南安龙兴,缅地染霜
林烨猛地睁开眼时,鼻腔里还萦绕着现代实验室的消毒水味,眼前却已是青瓦土墙,耳畔是永乐三年南安卫的晨号。他攥紧掌心,那枚伴随自己穿越的合金打火机硌得生疼——这不是梦,他真的来到了这个万国来朝却也边患未平的时代。
“大人,城外流民又添了三十余,粮仓只够支撑五日了。”亲卫赵武的声音打断思绪,林烨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南安城外连片的棚屋,心中一片凝重。穿越之初,他凭借脑中的现代农业知识,在南安开垦梯田、改良农具,勉强让流民有了活路,可这点家底,在乱世中不过是杯水车薪。“要立足,必先有自保之力,再有扩张之基。”他暗下决心,目光投向北方——燕云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若能招揽猛士,组建一支精锐,方能在这明朝乱世中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烨乔装成茶商,游走于燕云边境。他见过被鞑靼劫掠后家破人亡的猎户,见过因军饷被克扣而心生不满的边军,也见过身怀绝技却报国无门的武人。每一次与人深谈,他都将自己的愿景和盘托出:“我不要你们为朱家卖命,只求共创一片能让妻儿安稳、衣食无忧的土地。”他用粮食救济流民,用改良的兵器武装壮士,用真诚打动人心。当第十八名勇士——曾是燕山卫百户、因得罪权贵而流亡的秦锋叩首时,林烨望着眼前这十八条虎背熊腰的汉子,眼中泛起泪光。“从今往后,你们便是燕云十八骑,是我林烨的左膀右臂!”他将亲手打造的精炼钢刀分发给众人,刀柄上刻着“忠勇”二字,“我们不求劫掠,只求守护,求一方水土的安宁。”
燕云十八骑的组建,让南安势力骤然崛起。林烨命人修建堡垒,训练乡勇,同时扩大耕种面积,推广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看着粮仓渐渐充盈,商队往来不绝,他却并未安于现状——南安地处南疆,土地有限,而西南的缅甸,物产丰饶却四分五裂,正是扩张的绝佳目标。“经济为刃,粮食为盾,兵戈为辅。”林烨在地图上圈出缅甸中部的蒲甘城,心中已有了周密计划。
永乐四年秋,林烨亲率燕云十八骑及五百精锐乡勇,以“通商互市”为名进入缅甸。初到蒲甘,当地土司对这群中原来客充满警惕,紧闭城门,拒绝贸易。林烨并未动武,只是命人在城外搭建粮仓,将带来的粮食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出售。缅甸常年战乱,粮食匮乏,消息传开,周边村寨的百姓纷纷涌来,甚至有土司的部下偷偷换粮。秦锋有些焦躁:“大人,这般让利,我们何时才能获利?”林烨却笑道:“民心便是最大的利。”他暗中观察,发现蒲甘土司贪婪残暴,而周边小土司虽不满却无力抗衡。
半个月后,蒲甘城爆发粮荒,土司妄图抢夺林烨的粮仓,却被早有准备的燕云十八骑击溃。林烨并未赶尽杀绝,而是将粮仓的粮食分发给城中百姓,只处死了作恶多端的土司头目。“我来此地,非为掠夺,而是为了互利共赢。”他召集周边小土司,承诺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和农具技术,条件是他们承认自己的管辖。看着百姓感恩的眼神,听着小土司们恭敬的应答,林烨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却也暗藏警惕:“人心易变,唯有实力与恩惠并存,才能长久。”
接下来的一年,林烨在缅甸推行“以粮换矿”政策,用南安产出的粮食换取缅甸的玉石、宝石和矿产,再通过商队销往中原,赚取巨额利润。他在各地建立学堂,教授汉语和耕种技术,让当地百姓逐渐接纳中原文化。燕云十八骑则四处平定叛乱,维护治安,每到一处,都以严明的军纪赢得尊重。秦锋曾问他:“大人,我们如今已掌控缅甸半壁江山,为何还要这般苦心经营?”林烨望着远方的山峦,轻声道:“武力能征服土地,却不能征服人心。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我们的势力才能根基稳固。”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土司暗中勾结暹罗军队反扑,有瘟疫肆虐威胁军民,林烨数次身先士卒,与燕云十八骑并肩作战,深夜钻研医书,推广卫生防疫知识。每当疲惫不堪时,他总会想起现代的家人,想起自己穿越的初衷——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创造一段不一样的历史。“既然老天让我来到这里,便不能辜负这份机缘。”他咬牙坚持,将所有困难都化作前进的动力。
永乐六年冬,林烨站在蒲甘城的最高处,俯瞰着脚下繁华的城镇、连片的农田和往来不息的商队,燕云十八骑分列两侧,眼神中满是崇敬。从南安的小小据点到缅甸的一方霸主,他用经济为纽带,用粮食为桥梁,用武力为保障,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只是开始。”林烨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接下来,我们要让这片土地更加繁荣,让我们的旗帜,插遍更广阔的天地。”寒风呼啸,却吹不散他心中的豪情,属于他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
《重生归来,我林冲追妻火葬场》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重生归来,我林冲追妻火葬场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重生归来,我林冲追妻火葬场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