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首页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道统传承系统又一春,残疾世子才是她的白月光末日领主最强末世进化盗墓笔记天才名医快穿攻略:病娇男主,有点撩!大武侠世界大怪兽哥斯拉星际迷情:萌宠上位指南(星际未来之寻妻指南)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全文阅读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txt下载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

第22章 (第200章 )八熵阶实现圆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22.1 突破契机:暗物质晶体实验的“主动控熵”

八阶修炼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转机,出现在2928年初夏的暗物质晶体实验中。

彼时艾丽娅团队为优化反制装置的护盾涂层,急需在暗物质晶体内部实现“可控熵动”,通过让晶体粒子在有序与紊乱间动态切换,提升涂层对抗超力场冲击的抗损耗性能。

这是林轩突破八阶后,首次将“四力共振”逻辑从修炼场景延伸至实战应用,对他而言,既是技术验证,更是突破自身能力边界的关键尝试。

实验当天,华夏号科研舱内,高能反应炉的舱门缓缓闭合,淡紫色的暗物质晶体被机械臂稳稳固定在反应炉中心。

艾丽娅盯着监测屏上的晶体结构三维模型,指尖在参数面板上反复滑动确认,抬头冲林轩喊道:“老林头儿,晶体各项基础状态都没问题,纯度够高,力场节律也稳,核心频率也跟咱们之前算的对得上,现在随时能启动能量注入!”

此时监测屏上清晰显示着关键数据:晶体纯度99.7%,弱核力衰变周期稳定在5.1x10?1?s,核心频率已精准同步至0.73x1022hz,所有参数均符合实验预设标准,为后续念力调控晶体内部力场、实现“可控熵动”做好了准备。

林轩点点头,缓步走到反应炉观测窗前,双目微闭。

他的量子态意识流顺着反应炉的能量接口缓缓渗入,念力如被精准校准的强核力脉冲,顺着暗物质晶体特有的弱核力节律缠附其上。

这是他结合四力统一公式摸索出的“力场适配法”,通过让念力频率与晶体固有节律共振,最大程度减少念力与晶体的排斥反应,避免此前试错时“力场硬碰硬”导致的崩解问题。

“能量注入开始。”随着艾丽娅的指令,反应炉内泛起淡蓝色的能量光晕,核心频率的能量如溪流般缓缓渗入晶体。

起初一切顺利,监测屏上的“熵动可控度”稳定在40%,晶体粒子按预设轨迹有序振动。

可就在能量注入量达到60%时,意外突然发生,反应炉内壁的电磁线圈因持续高负荷运转,突发0.5秒的强电磁力脉冲,这股未被预判的额外能量瞬间冲击晶体,导致内部粒子当场偏离预设轨迹,像失控的星尘般四处飘散。

监测仪上的“熵动紊乱度”瞬间从12%飙升至78%,红色警报灯疯狂闪烁,晶体表面甚至泛起细碎的能量裂纹,若不及时干预,不出10秒就会彻底崩解。

艾丽娅猛地攥紧拳头,声音都发紧:“糟了!电磁力脉冲干扰粒子轨迹,快用强核力压回去!”

林轩的第一反应也是调动强核力,这是他过去应对力场紊乱的“本能操作”,可就在强核力即将凝聚的瞬间,八阶突破时“共振而非对抗”的核心逻辑突然在脑海中闪过。

当初在“银枢”中子星,正是放弃硬抗引力才实现力场平衡;突破八阶时,也是借四力共振才稳定100%熵动幅度。

如今面对粒子紊乱,难道还要重蹈“硬扛”的覆辙?

他当即收住即将释放的强核力,意识流迅速调整方向,不再试图拦截乱飘的粒子,反而借引力子为媒介,让念力顺着粒子飘移的方向延伸,就像当初在“银枢”中层跟着引力轨迹调整航向那样。

同时,他按四力公式快速计算出电磁力与弱核力的最优配比,用念力在晶体外围织了一层“弹性屏障”,屏障的弧度恰好与粒子飘移的切线方向重合,既不阻碍粒子运动,又能悄悄引导轨迹。

奇妙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四处乱撞的粒子撞上电磁力屏障后,并未像预期中那样反弹溃散,反而顺着屏障的弧度缓缓绕行,就像被引力牵引的陨石般,在紊乱中渐渐浮现出规律。

不过半分钟,晶体表面的裂纹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Rob1号的机械音适时响起,监测屏上同步跳出数据报告:“报告,暗物质晶体粒子紊乱度已从78%降至22%,熵动可控度达65%,超出实验预设目标35个百分点。经分析,指挥官通过‘引力子牵引粒子+电磁力构建弹性屏障’的方式,实现四力共振与熵动引导的深度融合,成功达成主动控熵效果,符合八阶‘控熵’高阶能力特征。”

艾丽娅看着屏幕上有序绕行的粒子轨迹,激动得拍响桌子,转头冲林轩赞叹:“老林头儿,Rob1号这数据一出来,咱算彻底摸清八阶控熵的门道了!你刚才那操作哪是单纯稳熵动啊,分明是用四力当纽带,让熵动跟着念力走。这主动引导的本事,比之前光稳定幅度强太多,往后反制装置的护盾涂层优化,可算有方向了!”

林轩收回目光,转头对艾丽娅笑了笑:“还真得亏这实验里的意外,不然也摸不透主动控熵的门道。以前是顺着熵动走,现在才算能牵着它的节奏走。”

他心里却还在琢磨刚才的手感,之前突破八阶时,稳住100%熵动幅度更像“顺水行舟”,只能跟着力场规律走。

可这次借引力子牵粒子、电磁力搭屏障,反倒像“掌稳了船舵”,既能顺着粒子飘移的趋势引导,又能借四力共振调整方向。

原来八阶“控熵”的关键,从来不是“对抗”或“顺从”二选一,而是用四力当桥梁,把自己变成熵动的引导者。

这思路要是用到反制装置上,说不定能解决涂层抗干扰的大问题。

自此,林轩开始在超力场模拟舱里针对性训练“熵动引导进阶技巧”。他不再满足于预设固定的力场熵态,而是先按四力公式计算出不同环境下的力场基准参数,再用念力调控强核力脉冲频率,引导熵动在“紊乱-有序”间灵活切换。

比如模拟恒星耀斑环境时,故意让熵动先紊乱至50%,再借电磁力与引力子的协同,将其缓缓拉回有序状态。

模拟强引力边缘环境时,则让熵动在30%-70%间反复波动,训练自己对熵动节奏的实时掌控力。

训练过程中,他还摸索出“双力校准法”:用引力子实时修正粒子飘移轨迹,避免熵动偏离预期。

同时用弱核力持续监测晶体的节律偏差,一旦发现参数异常,念力便会自动调整强核力与电磁力的配比。

短短半个月,他对八阶“控熵”的掌控精度大幅提升,不仅能将熵动可控度稳定在85%以上,还能根据实战需求,精准控制熵动的紊乱幅度与切换速度,这为后续反制装置中“动态抗干扰模块”的研发,提供了关键的念力操控技术支撑。

到地球历2928年底,他已能将熵动可控度稳定在80%,不仅能精准引导熵动方向,还能通过调整四力参数,让熵动持续为暗物质晶体、反制装置核心部件等提供稳定能量支持,彻底脱离了“仅靠试错摸索”的阶段,也为后续反制装置实现“动态抗干扰”奠定了关键的念力基础。

22.2 认知升级:武仙座的“宇宙环境适配”

地球历2929年夏,华夏舰队抵达武仙座NGc 6205(m13)球状星团西翼,这里不仅是银河系旋臂与武仙座碰撞交织的引力交汇带,更重要的是,跨越此地的那一刻,便标志着华夏舰队已彻底驶离蛇夫座的疆域,正式踏入一片全新的宇宙探索象限。

舷窗外的景象足以让最资深的天文观测员屏息,武仙座比蛇夫座要辽阔近三成,数万颗肉眼可见的天体在墨黑的宇宙画布上铺展开,亮的如炽烈星子缀满深空,暗的似隐于雾中的星团若隐若现,连带着细碎的星尘流都像被染上微光,层层叠叠织成一片壮阔的星际图景。

其中蓝白色的主序星正喷薄着炽热的等离子体,橘红色的红巨星则缓慢吞吐着外层大气,在星团边缘拖出淡淡的光晕。

更远处,一道暗紫色的星云带如丝绸般缠绕星团,那是被引力撕裂的气体云,里面藏着无数正在形成的恒星胚胎,偶尔有脉冲星的电磁信号穿过星云,在舰体观测屏上划出细碎的荧光轨迹。

星团核心区域的引力极强,几颗白矮星在那里相互绕转,每一次靠近都会引发时空的轻微涟漪,让远处恒星的光芒产生微妙的扭曲。

而在舰队侧方,一颗刚爆发过的超新星残骸正缓慢膨胀,淡绿色的气体壳层上布满丝状结构,像是宇宙用星光编织的蕾丝,这是武仙座最慷慨的馈赠。

“这地方比星图上壮观十倍,可环境也比别的星系复杂多了。”林轩盯着观测屏没挪眼,语气沉了沉,“这星域里指定藏着不少没见过的风险,但日焓大哥也说过,保不齐还能撞上天大的造化。甭管是好是坏,咱华夏文明既然到这儿了,就没打算往后退!”

2930年深冬,华夏号科研舱的灯光连亮了三天,直到马洛克把演算纸往桌上一摔,指着全息屏上那条平稳的参数曲线喊出声,舱里紧绷的气氛才骤然松垮:“成了!这回在武仙座随便哪个犄角旮旯,这四力公式都能稳住了!”

这话让蹲在地上调试传感器的伊芙猛地抬头,手里的扳手“当啷”掉在地上,谁能想到,半年前他们还在为武仙座星系的“脾气”犯愁。

那会儿刚破解出四级文明的核心频率,推导出四力统一公式时,大伙都以为反制装置研发能一路绿灯,结果一到武仙座a恒星周边测试,艾丽娅熬了通宵调好的护盾涂层,刚撞上模拟的雾流冲击就裂了缝,抗冲击时间比预期少了足足12分钟,伊芙盯着裂开的涂层样本,眼圈都红了。

后来去武仙座η行星周边试暗物质晶体阵列,能量传导效率从实验室里的80%直跌到35%,马洛克对着数据曲线,连喝三罐提神剂都没捋明白哪儿出了问题。

其实问题藏在“单一星体尺度”的惯性思维里,这就像给植物浇水时,只按自家阳台的光照和温度定浇水频率,却没料到移到热带暴晒的庭院后,要么缺水枯蔫,要么积水烂根。

团队默认以某颗参考星体的环境为参数基准,却没发现武仙座星系内部差异大得惊人。

a恒星因恒星活动剧烈,辐射强度是参考星体的五倍。

η行星周边围着小型星团,暗物质密度比参考星体高三成。

这些环境变量会直接打乱四力协同节奏,反制装置自然没法稳定工作。

“咱之前就是把参考星体当宇宙的‘标准模板’了!”泽尔抱着一摞武仙座星系环境报告闯进来时,眼底还带着熬夜的红血丝,“你看武仙座a恒星的辐射强度,是参考星体的五倍;η行星周边暗物质密度又比参考星体高三成,环境差这么多,还死抠一套参数,反制装置能不闹脾气吗?”

林轩捏着报告里的数据页,指节轻轻敲了敲:“你说的对,是我们把‘单一环境’想成‘通用情况’了,之前总觉得调整参数就行,压根没琢磨过环境差异能把四力节律全打乱。”

直到林轩翻透了从日焓文明心得里整理出的“宇宙环境适配理论”,大伙才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原来四级高等文明搞研发时,从来不会把参数绑死在某个星体上,而是早就把全宇宙的环境差异算进去,用“星系修正系数”让公式跟着环境变,就像给反制装置装了“智能导航”,到哪个区域就自动调参数,压根不用人瞎琢磨。

这理论的核心,是让科学规律适配宇宙多样性。

比如暗物质晶体阵列,在辐射强的恒星周边区域,强核力能量损耗会增加,此时修正系数会自动下调强核力输出阈值。

在暗物质密的行星周边区域,引力对能量传导的牵引变强,系数又会上调引力适配参数。

本质是建立“环境-四力”动态关联,打破“一套参数用到底”的误区。

马洛克第一个动手改公式,在四力统一模型里加了“武仙座区域修正系数”。

去a恒星附近测试时,公式自动把强核力波动幅度下调20%,刚好抵消掉超强辐射的干扰。

到η行星周边,又把引力适配参数往上提了15%,暗物质晶体的能量传导效率一下就从35%飙到89%。

马洛克盯着屏幕,笑着拍了下桌子:“这下总算不卡壳了!”

泽娜那边也有了新进展。以前在武仙座β行星带测试生物缓冲层,细胞畸变率总超10%,现在她根据β行星带弱核力衰变快的特点,往缓冲层里加了0.03%的暗物质提取物。

到了弱核力衰变慢的γ恒星群周边,又把提取物减到0.01%。

最后测试时,细胞畸变率稳稳压在0.5%以下,泽娜拿着报告,跟伊芙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弱核力直接影响细胞dNA稳定性,而它的衰变速率会随环境引力、辐射变化。

泽娜的调整,正是通过暗物质提取物精准调控弱核力衰变节奏,让细胞活性在不同星体周边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这正是“宇宙环境适配理论”在生物领域的落地。

伊芙给棱晶传感器装了“多区域适配模块”,这模块能自动“闻”出所在区域的四力特征。

在陨石带那种磁场乱飘的地方,传感器会自动把电磁力滤波强度提40%,过滤掉杂波。

到了星云边缘磁场平缓的区域,又会把滤波强度降下来,数据采集准确率从70%冲到99%,伊芙再也不用守着传感器熬夜校准了。

最让艾丽娅和洛克斯激动的,是护盾涂层的突破。

他们往涂层里掺了“力场响应粒子”,这粒子跟“活的”似的,感知到引力变强,就扎堆儿扛牵拉。

察觉辐射变猛,又散开当隔热层。在a恒星附近测,涂层抗冲击时间飙到45分钟。

到η行星周边也能稳在38分钟,洛克斯举着涂层样本,嗓门大得整个科研舱都能听见:“以后咱这涂层,在武仙座横着走都不怕!”

那天夜里,林轩在模拟舱里调了武仙座100种极端环境,看着反制装置的各项参数在每种环境下都精准适配,突然跟维克斯等人感慨:“以前总觉得高等文明厉害在技术,现在才明白,他们是早就站在宇宙的角度看问题了。咱们现在总算也跳出单一星体那点儿圈子,真正摸着宇宙规律的边儿了。”

维克斯笑着接话:“可不是嘛!以前是盯着一颗星找答案,现在才算把视野铺开了。这一步跨出去,比多攒几组实验数据管用多了!”

舷窗外,武仙座的星云泛着淡淡的蓝光,华夏号的灯光映在几人脸上。

他们都清楚,这不仅是反制装置的突破,更是华夏文明的科学视角从“单一星体尺度”跳到“宇宙尺度”的关键一步,往后再往四级高等文明走,脚下的路终于踏实了。

地球历2931年初,林轩的八阶修炼再度陷入僵局。

此前借暗物质实验掌握的“主动控熵”,本质是“将紊乱熵动捋顺”,可当他尝试反向操作,想从规整的力场中精准“搅出可控乱劲”时,却屡屡碰壁。

每次发力,念力要么与力场生硬对抗,轻则导致力场崩解,重则引发反噬,好几次被震得量子态意识流都出现短暂紊乱。

“明明都是控熵,怎么反过来就全不对了?”他盯着监测屏上断裂的力场曲线皱眉。

此前引导紊乱熵动归序时,念力是顺着四力节律“搭梯子”,可反向制造可控紊乱时,相当于要在规整力场里“拆梯子再重搭”,偏偏他的念力一脱离既有节律,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要么无力撼动力场,要么用力过猛打乱四力平衡。

正在这时,马洛克攥着皱巴巴的演算纸赶来,先把纸往模拟舱操作台一铺,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四力推导公式,又抬手指向监测屏:“老林头儿,你看你这演算,把‘捋顺乱劲’和‘造可控乱劲’拆成俩独立模型对待了!其实它们根本是一回事。你之前把乱劲捋顺,是跟着四力节律‘往规整里引’;现在想从规整力场里造乱劲,就得在节律里留‘能灵活拐弯的空间’。这不是让力场‘掉头走’,而是让四力在同一节奏里能‘双向转’,就像水管既能输水也能抽水,关键得有调节方向的‘阀门’。”

林轩盯着演算纸上被圈出的断层推导步骤,指尖在公式旁轻轻点了点:“我确实没把两种情况往一块凑,总觉得造乱劲得另起一套逻辑……”

话里带着点恍然大悟的怅然,之前钻牛角尖时,竟没发现自己从根上就把模型拆错了。

为了找到这道“双向阀门”,林轩把过往修炼的经验翻了个遍。

他试着复刻“银枢”中子星的三力平衡逻辑,在四力交汇点加“熵动缓冲层”,想靠缓冲层引导力场往紊乱走,可缓冲层刚融入力场,就被规整力场的惯性冲得粉碎。

又借鉴七曜阶“七种力场状态切换”的技巧,试图在有序熵动里加过渡态,结果反而打乱了四力节律,监测屏上的“熵动可控度”直接跌到12%。

一次次试错中,时间悄然滑到2931年底。

在一次高强度修炼里,林轩急于求成,强行逼着力场从规整转向紊乱,导致念力与四力彻底脱钩,量子态意识流严重散逸,只能暂时中止修炼。

“先停几天吧,你这阵子都快把自己逼到极限了。”伊芙看着他苍白的脸色,语气里满是心疼,“反制装置那边虽然等着熵控技术,但也不差这几天,你要是垮了,反而更耽误事。”

林轩幻形体指尖还残留着力场反噬的模拟痛感,嘴上却硬撑:“现在涂层的动态抗干扰模块,就差‘可控乱劲’来模拟极端环境冲击了,我歇不了。”

可话刚说完,心底就涌上一股慌意,从突破八阶到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他不仅没摸到八阶圆满的门槛,反而卡在反向控熵的死胡同里,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无法掌握八阶熵控的完整逻辑?

那天夜里,林轩独自坐在超力场模拟舱前,指尖划过操作屏,调出了2928年暗物质实验的监测数据。

屏幕上,淡紫色的晶体粒子正顺着电磁力屏障的弧度有序绕行,每一道轨迹都与四力节律完美契合,那是他首次突破“被动适配”、掌握主动控熵的关键节点。

他盯着屏幕出神,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当时的手感,面对粒子紊乱,他没有用强核力硬拦,而是借引力子顺着粒子飘移的趋势引导,再用电磁力搭起弹性屏障,才让混乱归为有序。

可如今要从规整力场里造可控乱劲,他却又回到了“对抗”的老路子,要么用念力硬掰力场节律,要么强行切断既有平衡,完全忘了“顺势引导”的核心。

要知道,他此前能捋顺乱劲,核心是“顺着紊乱的趋势找规律”,而现在要造乱劲,本质该是“顺着规整的节奏挖缺口”,而非彻底推翻重来。

想通这一层,他忽然意识到,或许问题从来不是“让力场掉头”,而是自己还没找到“顺着规整力场的节奏,在四力节律里悄悄引出乱劲”的法子。

22.3 困局突破:卡戎星区的“双向控熵”顿悟

地球历2932年初,华夏舰队途经“卡戎星区”时,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复合型星际飓风,飓风内部裹挟着冰晶碎块与高密度碎石流,引力场与电磁场交织紊乱,可飓风外围却笼罩着一层异常稳定的电离气体罩,形成“内乱外稳”的特殊结构,连舰队的常规探测设备都难以穿透。

当时埃隆正指挥护航舰调整航向,试图绕开飓风影响范围,林轩却盯着观测屏上实时生成的飓风模型定在原地。

屏幕上,飓风内部的冰晶与碎石虽看似杂乱无章,却始终沿着飓风的旋转轨迹运动。外围的电离气体罩虽稳定,分子仍在以极低幅度缓慢流动,并未完全静止。

“这不就是‘双向控熵’的宇宙实例吗?”他猛地起身,声音难掩兴奋,“紊乱里藏着规整的轨迹,规整中也有紊乱的苗头,根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林轩当即决定驾驶“KY-22”科研舰靠近飓风边缘,埃隆虽担忧星际飓风的不可控风险,但也清楚这或许是林轩突破八阶困局的关键,反复叮嘱:“全程跟紧护航舰编队,一旦监测到力场异常波动,立刻撤离!”

“放心,我有分寸,会盯着监测数据来,绝不冒进。”林轩拍了拍埃隆的肩,语气笃定,转身便朝着科研舰的驾驶舱走去。

华夏舰队立即调整航向,在距离星际飓风约五十公里的安全区域停了下来。

舰群呈扇形排布,护航舰的能量护盾率先展开,形成一道淡蓝色的防护屏障,警惕地监测着飓风外围的力场波动,避免冰晶碎块与碎石流冲击科研舰。

KY-22科研舰编队缓缓脱离华夏舰队,朝着星际飓风的方向驶去。

舰体外围的能量护盾亮起淡蓝色光晕,抵御着星区中漂浮的冰晶碎块。

那些碎块在飓风引力牵引下,像细碎的钻石般在黑暗中闪烁,偶尔撞上护盾便化作一团冰晶雾。

越靠近飓风,宇宙背景的星光越黯淡,取而代之的是飓风外围电离气体罩散发出的淡紫色微光,气体罩表面还不时掠过丝丝缕缕的电磁流光,如同被引力拉扯的丝绸。

护航舰的远程探测仪持续扫描着飓风动态,直到传来“外围力场稳定,无突发乱流迹象”的报告,科研舰才放慢速度。

当确认安全后,“华夏之智”操控科研舰缓缓停在距离气体罩不足百米的位置,舰内监测仪上的引力数值趋于平缓,仅维持小幅跳动,电磁干扰也控制在可控范围,屏幕边缘的雪花纹渐渐消失。

科研舰刚抵达飓风外围的电离气体罩附近,林轩便立刻调动念力。

这次他不再刻意追求“制造紊乱”或“维持规整”,而是让念力顺着飓风的固有力场节律延伸。

先融入外围稳定的电离气体中,感受力场规整的流动节奏,再逐步将念力拆分成细流,渗入飓风内部,同时用强核力捕捉冰晶碎块的运动规律,借电磁力同步感知气体分子的流动轨迹。

突然,飓风内部一颗直径约百米的冰晶碎块因力场波动脱离原有轨迹,径直朝着科研舰的观测舱撞来。

护航舰上的“华夏之智”刚要启动防御系统,林轩却立即制止:“别拦截,这是观察的机会!”

他立刻将念力聚焦在这颗冰晶上,随着冰晶靠近,其表面因弱核力衰变形成的细微力场纹路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感知中。

冰晶虽在乱流中不断调整姿态,却始终围绕自身的弱核力节律旋转,这种“紊乱中的局部规整”,正是此前他在修炼中忽略的关键特征。

“原来如此……连脱离轨迹的冰晶都没彻底乱,是我之前总想着‘彻底推翻规整力场’才错了。”林轩盯着观测窗,自言自语地呢喃。

话音刚落,飓风内部一股突发乱流顺势冲击而来,他的念力瞬间被打乱。

但这次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强行凝聚强核力对抗,反而顺着乱流方向,将念力细流进一步分散。

每一缕念力都精准对接冰晶表面的弱核力节点,跟着冰晶的旋转轨迹同步运动,同时借引力子捕捉周边碎石的运动节奏,让其余念力细流与碎石的引力轨迹保持共振,这是对“力场适配法”的反向应用,不再是“用念力引导粒子”,而是“让念力跟着粒子的固有节律走”。

奇妙的是,这些念力细流在紊乱中逐渐形成新的牵引轨迹,冰晶的偏移方向被稳稳修正,部分原本无序的乱流也在念力与粒子节律的共振下,朝着外围稳定区域缓慢过渡。

监测屏上的“双向熵动可控度”瞬间从此前的30%跃升至60%,红色预警灯随之熄灭。

“找到了!关键是‘顺势引导’,不是强行切换!”林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目光仍锁定在冰晶远去的方向,自言自语地梳理着思路,“之前总想着在紊乱和规整之间‘架桥’,其实根本不用,念力就该是‘转换器’,像2928年调晶体那样,顺着力场本身的节律来。”

此刻他终于彻底想通,八阶控熵的核心,是借四力共振实现“紊乱”与“规整”的自然过渡,而非生硬切割。

当需要从规整中引紊乱时,无需打破原有力场节律,只需像这次捕捉冰晶轨迹一样,找到力场中“局部波动的种子”,用念力顺着节律将其放大。

当需要从紊乱中找规整时,则聚焦粒子的固有节律,用念力牵引其形成有序轨迹。

待这次靠近飓风的观测与念力测试成功结束后,KY-22科研舰缓缓驶入华夏号的对接舱。

随着舱门缓缓开启,埃隆带着几名核心成员立刻迎了上来,目光先落在林轩身上,确认他状态无碍后,又快速扫过科研舰外部的力场监测数据,语气里带着几分后怕:“没出什么岔子吧?刚才监测到飓风内部有乱流波动,我还一直捏着把汗。”

林轩刚走下舷梯,脸上还带着顿悟后的清明,笑着摇头:“不仅没岔子,还搞懂了双向控熵的关键。”

他抬手调出便携屏,上面是刚才冰晶与念力互动的轨迹记录,“你看,不管是从乱到顺,还是从顺到乱,只要顺着四力节律来,念力和力场就不会对抗,这两种操作根本是一套逻辑。”

埃隆凑过去看了眼屏幕上的冰晶轨迹与念力数据,伸手拍了拍林轩的肩:“能突破就好,这阵子你为了八阶圆满没少熬,正好趁这功夫歇口气,后续修炼也能更顺。”

林轩点头应下,脚步却没停,反倒加快朝着科研舱走去。

他实在按捺不住,想立刻把卡戎星区的顿悟用到超力场模拟训练里,验证“顺着节律控熵”的逻辑是否能进一步提升双向熵动可控度。

此时的他已经明确,此前卡壳的核心,是误将“紊乱→规整”与“规整→紊乱”视为两套独立逻辑,强行用对抗式操作切割力场节律。

而这次从冰晶运动中顿悟的原理,是让念力始终作为四力节律的“跟随者与放大者”。

当需要从紊乱中找规整时,念力聚焦粒子的固有弱核力节律,借引力子牵引形成有序轨迹。

当需要从规整中引紊乱时,念力捕捉力场的局部波动,如冰晶脱离轨迹时的细微力场偏差,用电磁力顺着节律放大波动。

两种操作共用“顺力场节律而动”的核心逻辑,本质是念力与四力的动态适配,而非生硬对立。

这种认知上的突破,让他对后续修炼充满信心,也急于通过模拟训练验证这套逻辑的可行性。

22.4 圆满达成:“熵境闭环”与反制装置飞跃

顿悟之后,林轩的修炼进度突飞猛进。地球历2932年夏,他已能在超力场模拟舱中,将双向熵动可控度稳定在85%以上,但要达成八阶圆满,还需突破最后一关,让“紊乱-规整”形成无需外部干预的自主循环,即念力可独立引导力场完成“紊乱→规整→再紊乱→再规整”的闭环,且全程保持四力共振不中断。

为攻克这一难关,他将模拟舱环境调至极限。

同时叠加引力湍流、高频电磁暴与高能粒子流,舱内的环境监测仪上,引力值跳动幅度达±0.8G,电磁辐射强度突破5000伦琴,完全复刻了宇宙中最复杂的极端力场环境。

地球历2932年秋,林轩启动第108次“熵境闭环”尝试,他缓步走到模拟舱中央,双目微闭,量子态意识流率先与舱内的力场建立连接。

他先以电磁暴为触发点,用念力引导力场逐渐进入紊乱状态。

瞬间,模拟舱内淡蓝色的力场波纹从平稳的层状结构,骤然变成狂躁的漩涡形态,悬浮的碎石模型如失控的流星般四处碰撞,舱壁的指示灯因力场波动频繁闪烁,连空气都仿佛因力场扭曲产生了细微的震颤。

“别急,先跟着引力湍流的节奏来。”林轩低声自语,双手维持着稳定的结印姿势,并未因环境混乱而慌乱。

他沿用此前摸索出的“双力校准法”,让念力顺着引力湍流的旋转轨迹延伸,如同为杂乱的电磁力“铺设轨道”。

这一步的科学原理,是借引力子的牵引特性,为无序的电磁力粒子提供运动框架,同时用念力调节强核力的脉冲频率,让电磁力粒子逐步贴合引力轨迹,实现“无序向有序的过渡”。

随着念力的持续引导,狂躁的力场波纹渐渐收敛,原本四处碰撞的碎石模型,开始沿着念力与引力共同构建的螺旋轨迹运动,淡蓝色的力场也重新呈现出规整的螺旋结构,舱内的环境监测仪数据逐渐平稳,引力值波动缩小至±0.2G,电磁辐射强度降至1200伦琴。

“第一步成了,接下来该引‘紊乱引子’了。”林轩睁开眼,目光锁定螺旋力场的中心。

当力场完全稳定后,他没有停止操作,而是将念力切换为弱核力频率,在螺旋力场的中心,引出一缕极细微的“紊乱引子”,那是一束频率与周围力场存在微小偏差的能量流,仅占据整个力场能量的0.5%。

这一步的关键原理,是利用弱核力的衰变特性,弱核力的微小波动会引发局部粒子的能量状态变化,进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动周围粒子,实现“有序向无序的扩散”,且因“紊乱引子”能量占比极低,不会直接导致整个力场崩溃。

这缕引子如同种子,在四力共振的作用下缓慢扩散,淡蓝色的螺旋力场从中心开始,重新出现细微的紊乱波纹,碎石模型的运动轨迹也逐渐偏离螺旋轨道。

就在紊乱幅度即将超出预设的70%阈值,舱壁的红色预警灯刚要亮起时,林轩迅速调整念力频率,用强核力轻轻施加牵引。

强核力的短程强相互作用,能瞬间拉住即将失控的粒子,如同为扩散的紊乱“踩刹车”,让力场重新回归规整的螺旋形态。

至此,“紊乱-规整-紊乱-规整”的自主循环完美完成。

监测屏上的“双向熵动可控度”从65%瞬间跳至100%,绿色提示灯持续闪烁,Rob1号的机械音同步响起:“检测到指挥官念力已实现四力共振下的‘熵境闭环’,符合八阶‘全维控熵’标准,量子态意识流稳定性提升40%,力场操控响应速度提升60%。”

林轩缓缓收功,掌心的淡金色念力不再是单一的光束形态,而是凝聚成一道流光,在模拟舱内交织出“紊乱漩涡与规整螺旋相互缠绕”的复杂光纹。

这正是八熵阶圆满的标志性念力形态,意味着念力已能同时承载“紊乱”与“规整”两种状态。

但此刻的林轩对此毫无察觉,还不知道自己已然触及了八熵阶圆满的境界。

他推开舱门时,发现埃隆、伊芙、马洛克等人早已在外等候,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

林轩刚推开模拟舱门,通讯器就突然响起,是瑟隆长老的远程即时通讯请求。

他随手接通,全息投影里的瑟隆长老笑着开口:“林老弟,可有阵子没联系了,你这念力修炼,如今到哪个境界了?”

“还在摸索四级八熵阶圆满的门槛,”林轩坦诚回应,抬手示意了下模拟舱,“正好刚结束一次‘熵境闭环’尝试,正要按莱拉夫人法门的‘双态力场验证法’测试下,看看能不能让紊乱和规整力场共存,也能直观知道成效。”

说着,他指尖凝起淡金色念力,在众人面前缓缓展开,先是一缕缕念力细流无序飘散,很快汇聚成拳头大小的微型力场,力场外层瞬间泛起星尘般的银蓝色紊乱波纹,连周围空气都跟着产生细微震颤,悬浮的尘埃粒子被卷入其中,打着旋儿碰撞。

接着,他指尖轻轻一压,力场内层逐渐透出淡紫色的规整光泽,如暗物质晶体般层层叠加,将紊乱的外层稳稳包裹。

最后,他调整念力频率,让外层的紊乱波纹与内层的规整晶体沿同一轨迹缓慢旋转,两种对立的力场状态逐渐交织融合,最终形成一道“外乱内顺”的双层力场环,环身还泛着明暗交替的流光,连舱壁的灯光都被力场牵引,在地面投下旋转的光影。

为了让效果更直观,林轩随手从旁边实验台上拿起几颗用于模拟碎石的金属小球,将它们投入力场环中。

只见小球先在外层紊乱区域无序碰撞,却始终没脱离力场范围。

接着被内层规整力场牵引,沿着环心轨迹平稳旋转,最后又能在他的念力操控下,从紊乱区域顺畅回到掌心。

整个过程中,力场环没有丝毫波动,金属小球的运动轨迹完全可控。

“这……看着还真有点门道啊!”埃隆凑上前两步,试探着拍手,语气里带着不确定的兴奋,“外层混乱但内层规整,还能让小球在里面走得这么顺当,应该是成了吧?”

伊芙也跟着凑近,指尖悬在力场环外犹豫了几秒才轻轻碰了碰,感受到细微震颤却没被波及,才松了口气般笑道:“至少外力碰着没出乱子,这要是放到复杂环境里,说不定真能用?”

马洛克盯着金属小球的轨迹,摸了摸下巴,语气带着猜测:“双态力场能稳住不散,对反制装置的防护模块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向……就是不知道,这算不算真的摸到八熵阶圆满了。”

就在大家围着力场环,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猜测时,全息投影里原本靠在椅背上的瑟隆长老,突然身子一挺坐直了,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真的成了!这就是八阶圆满!”

他语气难掩激动,“我之前一直参照伊瑟拉的念力传说推测,估摸着这个境界的念力能让‘乱如星云’与‘整如晶核’的力场在同一念力空间里共生,还能相互转化,这正是八阶圆满的核心。林老弟,你刚才的演示,完全印证了这个推测!而且你这力场环的稳定性,比传说里描述的还要强!”

“也就是说,咱老林头儿真的突破八阶圆满了?”埃隆立刻追问,语气里满是急切。

瑟隆长老重重点头:“千真万确!这种‘双态共生’的控熵能力,就是伊瑟拉念力传说里的四级高阶境界,后续应对复杂宇宙环境,你们也多了层保障!”

话音刚落,科研舱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

伊芙激动得攥紧了拳头,马洛克则快步凑到力场环前,反复观察:“原来‘双态共生’才是关键……之前我们都盯着‘切换’,反倒绕了弯路!”

林轩看着眼前狂喜的众人,再低头看向掌心稳定的力场环,悬了许久的心终于彻底落地,他真的做到了。

“从2928年突破八熵阶到现在,整整四年啊。”伊芙拍着林轩的肩膀感慨,语气里满是欣慰。

林轩望着半空中仍未消散的力场环,轻笑了声:“是挺久的,不过好在没白费,现在总算能给反制装置的研发帮上实打实的忙了。”

林轩望向舷窗外武仙座的星海,心中百感交集,这四年的卡壳与试错,不仅让他掌握了“全维控熵”,更让他真正理解了八阶熵的本质。

宇宙中的紊乱与规整,从来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力场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念力的最高境界,便是顺应这种本质,在紊乱中找规律,在规整中留余地。

华夏文明向四级高等文明迈进的脚步,因这场跨越四年的修炼突破,变得更加坚实。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拜见血主大人龙墟山村里那点破事尊上傻子,嫂子漂亮吗大明:我想摆烂,你却让我当皇帝?万道剑帝天命高武,我开局抽到猩红血体不负青春开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拒绝我后,妃英理后悔了都市伪仙支教的纯粹羁绊万古神皇种田神医:夫君,强势宠(神医娘子手下留针)我家水库真没巨蟒阿王莽女总裁的特种保镖快穿我的恶魔宿主老公又苏炸全世界了暗隐
经典收藏诸天文明拯救系统末世,只剩一人赛博英雄传快穿:反派大佬的小撩精野翻了世界级安逸开局:召唤一只妲己诸天:从射雕开始任务主角又挂了最后的摸金传人末日穷途:我能穿回2024人生赢家末日征途,从清明节开始重回末世我有最强豪华地堡末日游侠满级反派升级指南快穿之猫主子驾到舞影记快穿之渣男找打御魂破魔末世降临:拿下邻妻和她闺蜜!
最近更新末世来临,我靠文物打卡系统成神精神力0?全星际哨兵求我做向导恶女快穿:一不小心就成了万人迷诸天从维京开始穿成恶毒向导,从万人嫌到万人迷快穿:主神太绿茶,宿主悠着宠废城之上:拾荒者荒野求生:毛茸茸同居手册末世海上求生,在灯塔建造度假村我在末世里饲养诡神快穿大佬驾到:渣渣们快滚开我以饕餮镇诸天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创造太阳系娇美人类顶不住,疯批兽人恋上瘾恶雌浑身都诱,五个指挥官全要她末世集结号:D市生存录五个兽崽会读心,渣雌被兽夫拿捏铠甲勇士俢罗侠末日求生:我靠农场系统堆满粮仓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txt下载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