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混在东汉末抗日之暴力军团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铁血强国大宋的智慧步步生莲北明不南渡弃妇之盛世田园马前卒皇陵守墓人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73章 田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田丰,字元皓,生于巨鹿郡(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一带)。

巨鹿地处黄河下游北岸,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燕赵文化交汇之地,春秋战国时属赵国疆域,受“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风气熏陶,此地百姓既重节义,又尚智谋。

田丰的出身虽未见于《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中明确的名门望族记载,但从其早年“博览群书,名重州里”的经历来看,应出身于当地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士人家庭——在东汉“察举制”主导的选官体系下,唯有具备一定的家族背景与文化积累,才能获得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

东汉末年,经学盛行,士人们多以研读儒家经典为进阶之途,田丰亦不例外。

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先贤行状》中记载其“少而岐嶷,有异才”,十岁便能通读《论语》,十五岁已精通《诗经》《尚书》,尤其对《春秋》《左传》等记载历史兴衰、兵法谋略的典籍钻研极深。

与当时只重章句训诂的腐儒不同,田丰读书更重“经世致用”,常以历史上的贤臣良将自比,思考如何在乱世中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成年后,田丰因才学出众、品行端正,被地方官员举荐为“孝廉”——这是东汉士人步入仕途的重要途径,此后他被征召至洛阳,担任太尉府属官,正式踏入东汉官僚体系。

在太尉府任职期间,田丰以办事干练、刚正不阿着称。

太尉作为东汉“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府中事务繁杂,田丰却总能条理清晰地处理各类公文,对军事制度、边防形势的见解更是常令同僚惊叹。

当时正值灵帝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十常侍”专权乱政,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田丰多次向太尉进言,建议整顿吏治、减免赋税、加强边防,却因触动宦官与豪强利益,始终未被采纳。

不久后,田丰因不愿与朝中腐朽势力同流合污,主动请求外放,调任冀州别驾——别驾是州牧的副手,地位仅次于州牧,掌一州行政、监察之权,这一职位为田丰提供了施展治政才能的舞台。

此时的冀州,是东汉末年天下最富庶的州郡之一。

冀州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素有“天下之重资”的美誉。

时任冀州牧的韩馥,出身颍川韩氏,虽为名士,却性格懦弱、缺乏雄才大略。

面对黄巾起义后各地诸侯割据的局势,韩馥既无招揽人才、整军备战的远见,又无稳定地方、安抚百姓的举措,反而沉迷于眼前的安逸,对境内的豪强势力一味妥协。

田丰担任冀州别驾后,多次向韩馥提出具体建议:其一,整顿地方武装,挑选精锐组建“州兵”,防备黄巾余党与周边诸侯的袭扰;其二,开设“学宫”,招揽冀州境内的贤才,为治理冀州储备人才;其三,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耕,储存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建议切中冀州发展的要害,却因韩馥的“庸碌寡断”屡屡被搁置。

一次,韩馥因畏惧北方公孙瓒的骑兵,打算将冀州的部分粮草送给公孙瓒以换取和平,田丰得知后,冒死进谏:“冀州乃天下根本,粮草是军民之命,公孙瓒狼子野心,今日送粮求和,明日必来夺地,大人若不早做准备,恐将引狼入室!”

韩馥却不以为然,反而斥责田丰“危言耸听”。

田丰见韩馥如此昏聩,深知冀州迟早会落入他人之手,心中虽有抱负,却苦于无人赏识,只能在暗中叹息。

不过,田丰的才华并未被埋没。

时任渤海太守的袁绍,早已注意到这位冀州的贤才。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其祖父袁汤、父亲袁逢、叔父袁隗均曾担任三公之职,家族声望遍布天下,“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黄巾起义后,袁绍因反对宦官专权,被迫逃离洛阳,后被任命为渤海太守,驻守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州市一带)。

袁绍素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他在渤海期间,一面招兵买马,一面派人暗中考察冀州境内的贤才,田丰的智谋与品行,很快便通过使者传入袁绍耳中。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采纳谋士逢纪的建议,以“公孙瓒将袭冀州”为由,派使者向韩馥施压,同时暗中联络冀州境内的豪强与官员,劝说他们支持自己入主冀州。

韩馥本就畏惧公孙瓒,又听闻袁绍得到众多豪强支持,顿时慌了手脚,最终在部下的劝说下,决定将冀州牧之位让给袁绍。

袁绍兵不血刃入主冀州后,第一件事便是亲自前往田丰家中拜访——当时的袁绍已身为冀州牧,却以“宾主之礼”对待田丰,亲自为田丰斟酒,诚恳地说:“元皓先生,袁绍久闻您的才名,今日得遇,如鱼得水,愿先生不弃,与我共图大业!”

田丰见袁绍如此礼贤下士,又深知袁绍有争霸天下的潜力,心中积压已久的抱负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当即答应加入袁绍阵营。

袁绍大喜,任命田丰为别驾从事,让他参与军政大事的谋划——别驾从事虽与田丰此前担任的冀州别驾名称相似,却因袁绍的信任,拥有了参与核心决策的权力。

从此,田丰正式登上汉末诸侯争霸的舞台,成为袁绍集团的核心谋士之一。

袁绍入主冀州之初,局势并不稳固。

当时的冀州,虽然富庶,却处于四战之地:北面,公孙瓒率领的幽州铁骑刚刚击败黄巾军余党,占据幽州(今北京市、河北省北部一带),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冀州;南面,曹操已在兖州(今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东北部一带)站稳脚跟,招降了大量黄巾军,实力日益增强;西面,黑山军(黄巾起义余党)在张燕的率领下,活跃于并州(今山西省一带)与冀州西部,时常袭扰地方;东面,青州(今山东省东部一带)被黄巾军余党与地方豪强分割,局势混乱。

此外,冀州境内的豪强势力虽表面归顺袁绍,却仍有不少人暗中观望,甚至与公孙瓒、曹操等人有联系。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袁绍召集麾下谋士商议战略方向,审配、逢纪等谋士纷纷提出“先取中原,与曹操争锋”的建议,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趋势已现,若不早日消灭,必成后患。

唯有田丰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向袁绍献上“先固河北,再图中原”的战略规划,这一规划分为三个阶段,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第一阶段:稳定冀州内部。

田丰认为,冀州是袁绍集团的根基,若内部不稳,贸然对外用兵,必遭后顾之忧。

他建议袁绍采取三项措施:其一,安抚百姓,下令减免冀州境内一年的赋税,同时开仓放粮,救济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灾民,赢得百姓的支持;其二,整顿吏治,罢免韩馥时期任用的庸碌官员,提拔有才能、品行端正的士人,同时严厉打击贪赃枉法的豪强,巩固统治基础;其三,整合军事力量,将冀州境内的地方武装与袁绍带来的渤海兵统一整编,挑选精锐组建“先登营”“强弩营”等特种部队,提升军队战斗力。

袁绍对这些建议完全采纳,任命田丰负责具体实施。

在田丰的主持下,冀州很快稳定下来,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各司其职,军队战斗力也大幅提升,为袁绍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消灭北方的公孙瓒,统一河北。

田丰指出,公孙瓒是袁绍集团最危险的敌人:其一,公孙瓒拥有当时天下最强的骑兵部队——“白马义从”,这支骑兵由公孙瓒亲自训练,“皆乘白马,选精锐三千人”,战斗力极强,曾多次击败黄巾军与匈奴骑兵;其二,公孙瓒占据幽州后,与袁绍接壤,随时可能南下进攻冀州,若袁绍南下与曹操交战,公孙瓒必然会趁机偷袭冀州后方;其三,公孙瓒性格残暴,统治幽州期间“多杀降将,虐待百姓”,不得人心,只要策略得当,不难击败。

基于此,田丰建议袁绍将主要兵力集中在北方,优先解决公孙瓒。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正式决定攻打公孙瓒,田丰作为首席谋士,全程参与军事谋划。

公孙瓒得知袁绍来攻后,深知自己的骑兵在平原作战虽强,但面对袁绍的步兵与弩兵联军,难以发挥优势,于是决定退守易京(今河北省雄县西北)。

易京是公孙瓒精心打造的防御要塞,“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可谓固若金汤。

袁绍大军抵达易京后,多次发动进攻,均被公孙瓒的守军击退,双方陷入僵持。

数月后,袁绍军粮草消耗巨大,军心动摇,不少将领主张撤兵,审配等人也认为“易京难以攻克,不如先回冀州休整”。

关键时刻,田丰向袁绍献上“声东击西、分化瓦解”之计:其一,派少量兵力继续在易京正面修筑土山,架设云梯,佯攻易京,让公孙瓒误以为袁绍要强行攻城,从而将主力集中在正面防御;其二,派遣精锐部队绕到易京后方,切断公孙瓒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阻断公孙瓒从幽州各地运来的粮草;其三,派人秘密潜入易京,招降公孙瓒麾下的部将——田丰早已得知,公孙瓒因性格多疑,对麾下将领极为苛刻,不少将领对他心怀不满,只要许以高官厚禄,必然会有人倒戈。

袁绍依计而行,命大将颜良率领部分兵力在易京正面佯攻,同时派张合、高览率领精锐骑兵绕到易京后方,攻占了公孙瓒的粮草囤积地。

与此同时,田丰亲自起草招降信,派人送给公孙瓒麾下的得力部将关靖、田楷等人,信中不仅承诺“若能归降,必保爵位不失”,还列举了公孙瓒的种种残暴行径,劝他们“弃暗投明,保全宗族”。

果然,关靖、田楷等人早已对公孙瓒不满,接到招降信后,当即决定倒戈,暗中与袁绍军联络,约定在夜间打开易京城门。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正月,关靖、田楷按照约定,打开易京西门,袁绍大军趁机涌入城中。

公孙瓒得知城池已破,深知大势已去,于是在自己居住的高楼上纵火自焚,其妻子儿女也一同赴死。

至此,幽州被袁绍平定,袁绍集团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拥有数十万大军,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

而这一局面的形成,田丰的“先固河北”战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田丰的精准谋划,袁绍才能在短短数年之内,从一个渤海太守成长为北方霸主,田丰也因此被袁绍麾下的将士称为“河北谋主”。

第三阶段: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南下中原。

在平定公孙瓒后,袁绍集团达到鼎盛,但田丰并未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

他向袁绍建议,在统一河北后,不宜立即南下攻打曹操,而是应该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休整:其一,在四州境内推行“屯田制”,组织士兵与百姓开垦荒地,储存粮草——田丰深知,战争的本质是后勤的较量,只有拥有充足的粮草,才能在长期战争中占据优势;其二,整顿军队,淘汰老弱病残,加强训练,同时招募北方的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骑兵,充实骑兵部队,以应对曹操的“虎豹骑”;其三,派遣使者联络荆州的刘表、徐州的刘备,形成“三方夹击曹操”的态势,让曹操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

田丰的这一建议,充分体现了他“稳健求胜”的战略思想,也符合当时袁绍集团的实际情况——毕竟,袁绍大军刚刚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灭公孙瓒之战,士兵疲惫,粮草消耗巨大,确实需要时间休整。

然而,田丰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建议,成为他与袁绍矛盾激化的开端,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平定公孙瓒后,袁绍集团内部关于“是否立即南下攻打曹操”的争论逐渐升温。

以审配、郭图为首的谋士,主张立即出兵讨伐曹操,他们的理由有三:其一,袁绍集团刚刚平定河北,士气正盛,“十万之众,良将千员”,而曹操当时仅有两万左右的兵力,实力远不如袁绍,此时进攻,必能一举获胜;其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据主动,若不早日消灭,曹操必然会利用汉献帝的名义招揽天下人才,日后再想消灭将会更加困难;其三,袁绍出身“四世三公”,家族声望远胜于曹操,只要出兵讨伐曹操,天下诸侯必然会纷纷响应,形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审配、郭图的建议,迎合了袁绍此时骄傲自满的心态。

在平定公孙瓒后,袁绍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广,天下无人能敌,曹操不过是“阉宦之后”(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的大宦官),根本不配与自己抗衡。

因此,袁绍对审配、郭图的建议极为赞同,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出兵事宜。

面对这一局面,田丰心急如焚,他深知曹操并非等闲之辈,若仓促出兵,必然会遭遇惨败。

于是,田丰多次在朝堂上向袁绍进言,坚决反对立即南下,他从“实力对比、时机选择、战术配合”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不宜立即出兵的理由。

从实力对比来看,田丰认为,袁绍集团虽然在兵力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在军队质量与后勤保障上,并不比曹操强。

其一,曹操的军队虽然人数较少,但大多是经历过多次战争的精锐,尤其是曹操的“虎豹骑”,战斗力极强,而袁绍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其中有不少是刚刚投降的公孙瓒旧部,忠诚度与战斗力都有待考验;其二,曹操占据的兖州、豫州,虽然面积不如袁绍的四州广阔,但这些地区经过曹操多年的治理,“百姓安居乐业,粮草充足”,而袁绍的四州刚刚经历战乱,百姓困苦,粮草储备并不充裕,若陷入持久战,袁绍必然会因粮草不足而陷入被动。

从时机选择来看,田丰认为,当时并非攻打曹操的最佳时机。

其一,袁绍集团刚刚经历长期战争,士兵疲惫,百姓困苦,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此时出兵,不仅会加重百姓负担,还可能导致士兵哗变;其二,曹操当时正与刘备在徐州交战——刘备在吕布被消灭后,投靠曹操,后因不满曹操的控制,趁机占据徐州,曹操为了平定刘备,亲自率领大军东征,许都空虚。

田丰认为,此时应该“坐山观虎斗”,让曹操与刘备互相消耗实力,待双方两败俱伤时,再出兵进攻,必能事半功倍。

从战术配合来看,田丰提出了“联合刘备、袭扰边境、以待时机”的策略。

其一,派遣使者前往徐州,与刘备结盟,许以“若击败曹操,便将豫州封给刘备”的承诺,让刘备在徐州牵制曹操的兵力;其二,派遣轻骑兵袭扰曹操的边境,破坏曹操的农业生产,让曹操陷入“粮草短缺”的困境;其三,在曹操与刘备交战疲惫、粮草短缺时,再集中全部兵力发动总攻,此时曹操必然无力抵抗,袁绍集团便可一举夺取中原。

田丰的建议,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是当时最为稳妥的策略,若袁绍能够采纳,官渡之战的结局或许会被改写。

然而,此时的袁绍早已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他认为田丰的建议是“故意拖延战机,动摇军心”,甚至怀疑田丰与曹操暗中有联系。

审配、郭图等人见状,趁机向袁绍进谗言,郭图说:“田丰此人,素来刚愎自用,此前主公采纳他的建议平定河北,他便自以为功高盖世,如今竟敢当众反驳主公,分明是不把主公放在眼里!若不加以惩戒,日后必生祸患。”

审配也附和道:“田丰与曹操麾下的谋士荀彧是旧识,说不定早已暗中勾结,故意劝说主公不出兵,好让曹操有时间准备。”

袁绍本就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听了审配、郭图的谗言后,更加愤怒。

他当着众臣的面怒斥田丰:“我坐拥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难道还怕一个曹孟德?你屡次在朝堂上顶撞我,阻碍我出兵,分明是怀有二心!”

田丰见袁绍不仅不听劝谏,反而听信谗言污蔑自己,心中悲愤交加,却仍不愿放弃,他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主公!臣并非怀有二心,而是深知曹操的狡诈与战争的凶险,若主公执意仓促出兵,恐将酿成大祸啊!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若按臣的计策行事,必能击败曹操;若主公不听臣言,日后兵败,悔之晚矣!”

田丰的恳切劝谏,非但没有打动袁绍,反而让袁绍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极大挑战。

袁绍怒不可遏,指着田丰骂道:“你这腐儒,竟敢诅咒我军兵败!今日若不惩治你,我何以服众?”

当即下令将田丰打入冀州大牢,剥夺其所有官职与兵权,只待出兵后再作处置。

田丰被士兵押解着走出朝堂时,回头望了一眼袁绍,眼中满是失望与遗憾,他深知,自己这一去,不仅再也无法参与军国大事,袁绍集团的命运,恐怕也将就此走向下坡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正式发布讨伐曹操的檄文,檄文中历数曹操“阉宦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残害忠良”等罪状,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曹操。

随后,袁绍亲率十万大军、万余匹战马,兵分三路南下:东路军由颜良率领,进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以打开通往许都的门户;西路军由文丑率领,进攻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牵制曹操的兵力;中路军由袁绍亲自率领,驻守黎阳,作为大军的后援。

官渡之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此时的曹操,正率领大军在徐州征讨刘备,得知袁绍出兵的消息后,曹操深知许都空虚,若不尽快回师,必遭袁绍偷袭。

于是,曹操当机立断,迅速击败刘备,迫降刘备麾下大将关羽,随后率领大军日夜兼程返回许都。

在许都,曹操召集麾下谋士商议对策,荀彧、郭嘉等谋士均认为,袁绍虽然兵力众多,但“谋而不断、将骄兵惰”,只要策略得当,必能击败袁绍。

曹操采纳了谋士们的建议,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抵御袁绍的东路军与西路军,再与袁绍的中路军在官渡决战。

二月,颜良率领的东路军抵达白马,对白马发起猛攻。

白马守将刘延兵力薄弱,多次向曹操求援。

曹操起初打算亲自率军救援白马,但谋士荀攸建议道:“袁绍兵力雄厚,若我军直接救援白马,必然会与颜良的大军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不如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先派少量兵力假装进攻延津,吸引袁绍的注意力,让袁绍误以为我军要进攻延津,从而调颜良的部分兵力前往延津支援,然后我军再率精锐部队突袭白马,必能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依计而行。

袁绍果然中计,得知曹操要进攻延津后,立即下令颜良调派一半兵力前往延津支援。

颜良不知是计,欣然从命,导致白马的兵力大幅减少。

曹操见时机成熟,亲自率领张辽、关羽等精锐将领,日夜兼程赶往白马。

当曹军抵达白马城外时,颜良正在军中处理军务,毫无防备。

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割下其首级返回曹营。

袁军见主将被杀,顿时军心大乱,曹操趁机下令发起总攻,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

白马战败的消息传到黎阳后,袁绍又惊又怒,他既为颜良的战死感到惋惜,又为自己低估曹操的实力而懊悔。

此时,田丰在狱中得知白马战败的消息,心中更加焦急,他托人向袁绍上书,再次建议袁绍停止南下,改用“袭扰战术”牵制曹操,待时机成熟后再发动总攻。

然而,袁绍此时早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认为白马战败只是“偶然失利”,并非田丰所说的“战略失误”,反而觉得田丰在狱中还敢“妄议军事”,于是下令将田丰的枷锁加重,严禁任何人再为田丰传递消息。

白马战败后,袁绍决定亲自率领中路军南下,同时命令文丑率领西路军追击曹操,企图挽回败局。

曹操在解了白马之围后,深知自己兵力不足,难以与袁绍的大军长期对峙,于是决定放弃白马,率领军民向延津方向撤退,同时将白马城内的粮草、物资全部转移,不给袁绍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

文丑率领西路军追击至延津南时,发现了曹操留下的粮草与物资,袁军士兵见有利可图,纷纷下马抢夺,军队大乱。

曹操见时机成熟,下令早已埋伏好的曹军发起进攻,袁军猝不及防,再次大败,主将文丑也在乱军中被杀。

短短一个月内,袁绍接连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军队士气大跌,而曹操则凭借着出色的战术指挥,以少胜多,极大地鼓舞了曹军的士气。

此时,袁绍集团内部不少将领开始质疑袁绍的指挥能力,甚至有人暗中联络曹操,准备投降。

审配、郭图等人见状,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战略失误,反而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田丰,他们对袁绍说:“主公,若不是田丰在狱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我军怎会接连战败?田丰此人不除,必为我军大患!”

袁绍虽然对接连战败感到不满,但此时还未下定决心处死田丰,只是下令加强对田丰的看管,不许任何人探视。

同年八月,袁绍率领大军抵达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与曹操的大军隔河对峙。

官渡是许都的门户,一旦官渡失守,许都便会暴露在袁绍的大军面前,因此,曹操亲自率领大军驻守官渡,与袁绍展开了长期的对峙。

袁绍见曹操坚守不出,便下令在官渡对岸修筑土山,让士兵站在土山上向曹营射箭,曹军士兵在营中行走时,不得不头顶盾牌,士气受到极大影响。

曹操见状,便命令工匠制造“霹雳车”——一种可以发射石头的攻城器械,用霹雳车向袁军的土山发射石头,将袁军的土山全部摧毁,袁军的射箭战术就此失效。

袁绍见土山战术失败,又想出了“挖地道”的计策,命令士兵在夜间偷偷挖掘地道,企图从地道潜入曹营,发动突袭。

曹操得知后,便命令士兵在曹营周围挖掘深沟,一旦袁军的地道挖到深沟处,便会被曹军发现,袁军的地道战术也以失败告终。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对峙了近两个月,期间互相使用了多种战术,却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军的粮草逐渐短缺,士兵疲惫不堪,不少将领开始建议曹操撤兵回许都,曹操也陷入了犹豫之中。

就在曹操犹豫不决之时,袁绍麾下的谋士许攸因家人被审配收治而心生不满,加上他向袁绍提出的“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未被采纳,于是决定背叛袁绍,投奔曹操。

许攸深知袁绍军的虚实,他见到曹操后,立即向曹操献上了“夜袭乌巢”之计——乌巢是袁绍军粮的囤积地,由淳于琼率领一万士兵驻守,只要烧毁乌巢的军粮,袁绍大军必然会因粮草短缺而军心大乱,曹操便可趁机发动总攻,一举击败袁绍。

曹操得知乌巢是袁绍的军粮囤积地后,大喜过望,当即决定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伪装成袁军,连夜赶往乌巢。

曹军士兵都穿着袁军的服装,打着袁军的旗号,在夜间偷偷穿过袁军的防线,顺利抵达乌巢。

抵达乌巢后,曹操下令放火焚烧袁军的粮草,顿时,乌巢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淳于琼见状,急忙率领士兵抵抗,却被曹军击败,淳于琼本人也被曹军俘虏。

乌巢被袭、军粮被烧的消息传到官渡后,袁绍大军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无心作战,不少将领甚至开始暗中联络曹操,准备投降。

袁绍见大势已去,深知自己无法再与曹操抗衡,于是在夜间率领八百骑兵,偷偷渡过黄河,逃往冀州。

曹操得知袁绍逃走后,下令发动总攻,袁军士兵因失去主帅,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曹军共斩杀袁军七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粮草、物资与兵器。

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的大胜、袁绍的惨败而告终。

官渡之战惨败的消息传回冀州后,整个冀州震动,百姓们纷纷议论纷纷,感叹袁绍不听田丰的劝谏,才落得如此下场。

此时的冀州大牢中,与田丰同监的狱友们得知袁绍大败的消息后,纷纷向田丰道贺:“元皓先生,您之前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如今主公大败而归,必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您的忠心,一定会释放您,甚至重用您啊!”

田丰听后,却只是摇了摇头,神色平静地说:“诸位有所不知,主公此人,外表宽厚,内心却猜忌多疑。若他此次战胜,或许会因为高兴而赦免我,将我当作炫耀的资本;如今他大败而归,心中必然羞愧难当,又怎会容忍我这个曾经劝谏过他的人存在?他一定会认为我在背后嘲笑他的失败,到时候,我恐怕性命难保了。”

狱友们听后,都觉得田丰过于悲观,认为袁绍再怎么昏庸,也不会杀害一位忠心耿耿的谋士,因此并未将田丰的话放在心上。

然而,田丰的预言很快便应验了。

袁绍率领残部逃回冀州后,一路上听到百姓们都在议论“若主公当初听了田丰先生的话,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心中既羞愧又愤怒。

回到冀州后,袁绍立即召集审配、郭图等谋士商议对策,审配、郭图等人深知袁绍的性格,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同时除掉田丰这个“眼中钉”,便向袁绍进谗言:“主公,田丰在狱中得知我军大败的消息后,不仅没有丝毫担忧,反而拍手称快,说‘我早就知道主公不听我的话会失败,如今果然应验了’!他这分明是在嘲笑主公,动摇民心啊!”

袁绍听后,怒不可遏,他本就对田丰的劝谏心怀不满,如今又听闻田丰“嘲笑自己”,更是怒火中烧,当即下令:“田丰这个腐儒,竟敢如此羞辱我!我若不杀他,难解我心头之恨!”

随后,袁绍派遣使者前往冀州大牢,赐给田丰一把宝剑,令其自尽。

使者抵达大牢后,向田丰宣读了袁绍的命令,并将宝剑递给田丰。

田丰接过宝剑,望着窗外的冀州大地,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自己早年在太尉府任职时的抱负,想起了袁绍当初礼贤下士的场景,想起了自己为袁绍集团制定“先固河北”战略时的意气风发,也想起了自己多次劝谏袁绍却被拒绝的无奈与悲愤。

他一生忠于袁绍,鞠躬尽瘁,为袁绍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最终因为直言劝谏而落得如此下场。

田丰长叹一声,对使者说:“我田丰一生智谋过人,却未能遇到明主,今日之死,非我之过,实乃袁绍之过也!我死之后,还望你转告袁绍,若他仍不知悔改,继续刚愎自用,袁绍集团迟早会走向覆灭!”

说完,田丰举起宝剑,毫不犹豫地自刎而死,一代智士,就此陨落,时年约五十岁。

田丰死后,冀州百姓无不悲痛惋惜,不少士人甚至自发为田丰举办葬礼,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谋士。

而袁绍集团内部,也因田丰的死而更加人心涣散,不少谋士与将领见袁绍如此昏庸寡恩,纷纷暗中联络曹操,准备投降。

审配、郭图等人虽然除掉了田丰,却未能挽救袁绍集团衰落的命运,反而因为互相倾轧,进一步加速了袁绍集团的覆灭。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因官渡之战的惨败而忧愤成疾,最终在冀州病逝。

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攻伐,曹操趁机率领大军北上,先后击败袁谭、袁尚,攻占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击败袁尚与乌桓的联军,袁尚逃往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斩杀,袁绍集团彻底覆灭。

田丰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其为袁绍制定的“先固河北,再图中原”战略,精准地把握了当时天下局势的发展趋势,帮助袁绍在短短数年之内成为北方霸主;他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谋士,即使被袁绍打入大牢,仍心系袁绍集团的命运,多次上书劝谏袁绍,希望能够改变袁绍集团的命运。

然而,他的才华与忠诚,最终却未能得到认可,反而成为了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袁绍集团的悲剧。

在汉末三国时期,谋士的命运往往与主公的性格紧密相连。

荀彧、郭嘉辅佐曹操,因其“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代名相、名谋;诸葛亮辅佐刘备,因其“三顾茅庐、信任不疑”,得以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而田丰辅佐袁绍,却因其“刚愎自用、多疑寡恩”,最终落得个“忠言逆耳、狱中殒命”的下场。

由此可见,即使拥有顶尖的人才,若主公不能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最终也只能走向失败。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中国古代名人传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惟我神尊锦绣弃妻,无双王妃末世之丧尸传奇下八门我叫术士无限制神话星际战争领主皇帝难为神魔天尊一个人的一往情深狂妃在上,帝尊嗜宠,六界全跪了韩娱之平凡之路六年后,她生的三个缩小版大佬炸翻了集团从怼全世界开始妖道至尊万古神皇神武天帝秦尘楚凝诗极品全能透视神医穿越八零:恶毒女配攻略最强军官耕农人家:山里汉,俏娘子
经典收藏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水浒:官家,求求你别怂了神将之风起云涌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一个日不落帝国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签到在红楼从特种兵开始的万界穿越三国之张氏天下人在三国,横扫诸天我,李家庶子,一拳轰趴李元霸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大明权谋录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反派的猫会种田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马谡别传我家厕所通万界
最近更新铜镜约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三藏还俗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明辽国公明朝的名义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笔架叉将军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大唐躺平王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浴血山河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