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战天大帝三国之巅峰召唤秦昊全文完整版三国之袁氏天下清穿之四爷皇妃我的老婆是执政官抗日之暴力军团将军好凶猛宋疆梦境归来做才子上门女婿叶辰(又名霸婿崛起,上门龙婿)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4章 张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东汉冀州巨鹿郡(今河北邢台平乡县一带),这片承载着上古神话与战国烽烟的土地,在汉灵帝光和年间(178-184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苦难。

黄河改道的余波尚未平息,连年的水旱灾害又接踵而至,田垄龟裂如蛛网,村落萧条似荒丘。

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一个名叫张角的布衣男子,正以一双布满老茧的眼睛,凝视着天地间的不公。

张角的家世早已湮没在史书的尘埃中,《后汉书》仅以\"巨鹿人也\"四字略过其出身。

但从民间传说与零星史料推断,他大概率出身于自耕农家庭——既非世代簪缨的世家,也非赤贫如洗的流民。

这种\"不上不下\"的身份,让他既能体会田间劳作的艰辛,又能接触到些许文字与知识,为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少年时的张角便显露出与乡邻不同的特质:同龄人在田间追逐嬉闹时,他常独坐于老槐树下,翻看祖父留下的几本残破医书;长辈们谈论年成好坏时,他却追问\"为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彼时的东汉王朝,已如风中残烛。

自汉和帝以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朝政沦为权力博弈的戏台。

汉灵帝刘宏更是昏聩荒唐,公然在西园卖官鬻爵,将地方官职明码标价:\"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甚至允许买官者先赊账,上任后加倍偿还。

这种荒诞的制度,最终将压力全部转嫁给底层百姓——新官到任后,为偿还\"买官钱\",往往变本加厉地盘剥民众,形成\"官愈贪,民愈困\"的恶性循环。

巨鹿作为冀州重镇,受灾尤重。

光和二年(179年),一场大疫突然爆发,感染者先是高烧不退,继而咳嗽吐血,不出三日便气绝身亡。

官府不仅没有开仓放粮、施医救治,反而以\"防疫\"为名封锁疫区,将病患与健康百姓一同圈禁,任其自生自灭。

张角亲眼目睹同村数十人死于疫病,其中包括他年仅八岁的侄子。

那孩子临终前干裂的嘴唇与渴求清水的眼神,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烙印。

传说就在这场大疫期间,张角为寻找治病草药,深入巨鹿南部的苍岩山。

行至山腰时,忽遇一位身着青袍、鹤发童颜的老者,自称\"南华老仙\"。

老者指着山间弥漫的瘴气叹道:\"天道失衡,疫病横行,非药石可医,需以'太平'之理调和阴阳。\"

言罢,将三卷用素帛写成的经书授与张角,正是后来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

老仙叮嘱道:\"此书本是天地至理,若你能以善念行之,可救万民;若以私欲用之,必遭天谴。\"

说罢便化作一阵清风消失不见。

这段\"遇仙得书\"的传说,虽充满神话色彩,却暗含历史真相。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太平清领书》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西汉以来道家思想与民间信仰的集合体,主张\"太平气至,百姓无病,五谷丰登\",与张角所见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张角极有可能是在游学或行医过程中接触到这部典籍,又结合民间传说加以神化,使其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符号。

得到《太平清令书》后,张角闭门三年,日夜研读。

他发现书中不仅记载着治病方剂,更蕴含着\"大道公平\"的社会理想——\"人无贵贱,皆天所生\",\"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

这些理念如惊雷般在他心中炸响,让他从一个只想治病救人的医者,逐渐转变为立志改变世道的改革者。

他开始尝试用书中的方法为人治病:将麻黄、桂枝等草药熬成汤剂,混入洁净的井水中,让患者饮用;同时辅以\"跪拜首过\"的仪式,让患者忏悔过错、祈求安康。

这种\"医药+心理\"的疗法,在科学落后的时代收效显着。

事实上,汉末大疫多为流感或肺炎类疾病,麻黄等药材本就有解热镇咳之效;而\"跪拜首过\"的仪式,又给予了患者精神慰藉,增强了抗病信心。

久而久之,\"张角能治病\"的消息便传开了。

他行医从不收费,只需患者痊愈后传播其教义,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传教方式,让他的声望如滚雪球般增长。

短短几年间,\"大贤良师\"的名号便传遍了冀州。

张角深知,仅凭一人之力无法撼动腐朽的王朝。

他开始系统性地扩展势力,第一步便是建立核心团队。

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虽无兄长的雄才大略,却忠心耿耿、执行力强,被张角委以重任:张宝擅长符箓咒术,负责教义传播;张梁勇猛善战,负责信徒组织。

三人形成\"决策-宣传-执行\"的铁三角,为太平道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为扩大影响,张角派出八名核心弟子分赴各地传教。

这些弟子多是曾受他救治的流民或失意文人,对其忠心不二。

他们身着统一的黄色道袍,手持九节杖(象征九重天,代表道教最高权威),每到一处便先设立\"义舍\",免费提供粥饭药品,吸引饥民与病患。

待聚集起一定人数后,便宣讲太平道教义:\"如今苍天(指汉朝)失德,疫病饥荒不断,是因为世道不公、贫富不均。若信奉黄天(太平道所代表的新秩序),便能迎来太平盛世,人人有饭吃、有衣穿。\"

这套教义精准地击中了底层百姓的痛点。

当时的东汉社会,土地兼并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外戚梁冀占地近千里,宦官张让的庄园连亘数县,而流民数量竟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太平道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理念,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让绝望的百姓看到了希望。

更妙的是,张角将教义与当时流行的\"五德终始说\"结合,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苍天\"对应汉朝(火德),\"黄天\"对应太平道(土德),按照五行相生的理论,土克火,预示着汉朝气数已尽,太平道当取而代之;而\"甲子年\"(184年),便是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

这种带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宗教宣传,效果远超单纯的慈善行为。

短短十年间,太平道信徒便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人数多达数十万。

其中既有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失意的小吏、破产的商人,甚至还有少数对朝廷不满的低级军官。

为了管理这庞大的群体,张角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将全国信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名\"渠帅\"统领。

这些渠帅多是当地有威望的信徒,既能联络信众,又能在关键时刻组织行动。

太平道的扩张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遭遇地方官府的打压。

冀州刺史王芬曾以\"妖言惑众\"为由逮捕过几名太平道信徒,张角闻讯后,立即发动当地数千信徒围堵州衙,高呼\"释放善人\"。

王芬见信徒势大,又怕引发民变,只得将人释放。

经此一役,太平道的影响力反而更大,连一些地方豪强也开始暗中与渠帅往来,希望在乱世中为自己留条后路。

最令人惊叹的是,太平道甚至渗透到了东汉的权力中心——洛阳。

张角通过信徒牵线,与中常侍封谞、徐奉等宦官建立了联系。

这些宦官虽身居高位,却因出身低微而被士族轻视,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

他们见太平道势力庞大,便想借其力量打击士族,甚至企图在事成后扶持张角为傀儡。

这种\"宦官与反贼勾结\"的荒诞局面,恰恰反映了东汉朝廷的腐朽已深入骨髓。

司徒杨赐是最早察觉到太平道威胁的大臣之一。

他在给灵帝的奏折中写道:\"张角等诳曜百姓,稍迁滋蔓,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宜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

这段话的意思是:张角势力已成,不宜直接镇压,应先遣返流民、分散其势力,再诛杀首领。

可惜此时的汉灵帝正忙于修建西园、搜刮钱财,对这份奏折置若罔闻。

杨赐死后,其子杨彪再次上书,仍未引起重视。

朝廷的麻痹,给了张角从容准备的时间。

光和七年(184年,即甲子年)正月,张角在巨鹿召开秘密会议,三十六方渠帅悉数到场。

此时的他已年近五十,鬓角虽染霜华,眼神却愈发锐利。

他环视众人道:\"十年布道,百万信徒,如今汉室昏聩,民怨沸腾,正是黄天当立之时!\"

随后宣布起义计划:三月五日(甲子日),各地同时举兵,头裹黄巾为记;洛阳由封谞、徐奉作为内应,打开城门;主力部队兵分三路——张角亲率冀州军攻幽州,张宝率荆州军攻南阳,张梁率豫州军攻颍川,最终会师洛阳,推翻汉朝。

会议结束后,各路元帅纷纷返回驻地准备。

他们用白土在官府大门上写下\"甲子\"二字作为记号,又让信徒传唱\"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歌谣,制造舆论氛围。

一时间,八州之地暗流涌动,仿佛一口即将沸腾的大锅。

然而,就在起义前夕,意外发生了。

济南方渠帅马元义在洛阳联络内应时,其弟子唐周因嫉妒马元义的地位,竟向官府告密,将起义计划全盘托出。

汉灵帝这才如梦初醒,下令立即逮捕马元义。

光和七年二月,马元义在洛阳被处以\"车裂\"之刑,随后朝廷展开大搜捕,太平道信徒在洛阳被诛杀者达千余人。

灵帝同时下诏,命冀州官府逮捕张角兄弟。

消息传到巨鹿时,张角正在绘制军事布防图。

听闻马元义遇害、唐周叛变,他猛地将笔掷于案上,眼中闪过一丝痛心,但随即被决绝取代。

他知道,此时退缩便是死路一条,唯有提前起义,才有一线生机。

当晚,他发出紧急指令:\"各地即刻举兵,不必再等甲子日!\"

光绪七年二月下旬,冀州巨鹿率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率数万信徒头裹黄巾,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向当地官府发起进攻。

起义军如同久旱逢甘霖的野草,瞬间蔓延至八州:

- 南阳方面,渠帅张曼成率数万人攻克宛城(今河南南阳),杀死南阳太守褚贡;

- 颍川方面,渠帅波才率军击败汝南太守赵谦,包围了重镇许昌;

- 幽州方面,渠帅张举联合渔阳土豪,控制了幽州南部;

- 甚至连远在南方的交趾(今越南北部),都有信徒响应起义。

黄巾军的攻势起初极为迅猛。

他们焚烧官府,打开粮仓赈济贫民,将俘获的贪官污吏游街示众后处死。

底层百姓早已对朝廷绝望,纷纷加入起义军,\"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汉灵帝急忙任命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镇守洛阳;同时派出三支精锐部队:卢植率军攻冀州,皇甫嵩率军攻颍川,朱儁率军攻南阳,企图将黄巾军各个击破。

此时的张角,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深知冀州是起义的根基,亲自坐镇广宗(今河北威县),指挥作战。

面对名将卢植的进攻,他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将城外百姓迁入城内,烧毁房屋粮草,让官军无法就地补给;同时派小股部队袭扰官军粮道,使其疲于奔命。

卢植虽勇猛善战,却被拖在广宗城外,数月未能前进一步。

颍川战场则成了黄巾军与官军的首次大规模交锋。

渠帅波才率十万大军迎战皇甫嵩,初期取得连胜,将皇甫嵩包围在长社(今河南长葛)。

胜利让波才产生了轻敌情绪,他下令军队在草丛中扎营,以为官军插翅难飞。

皇甫嵩却抓住机会,在一个风大的夜晚,派敢死队偷袭黄巾军大营,纵火焚烧营帐。

黄巾军猝不及防,营地瞬间变成火海,士兵争相逃窜,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此时,奉命赶来支援的曹操恰好赶到,与皇甫嵩前后夹击,黄巾军大败,十万大军损失过半。

长社之战的失利,成为黄巾起义的转折点。

它不仅让黄巾军损失了精锐力量,更暴露了其致命弱点:缺乏正规军事训练,战术素养低下,一旦遭遇突发情况便容易溃散。

更重要的是,此战让各地豪强看到了黄巾军的弱点,纷纷组织私兵加入镇压行列。

曹操、刘备、孙坚等未来的三国群雄,都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曹操因镇压颍川黄巾有功,被封为济南相;刘备率关羽、张飞随校尉邹靖作战,因功任安喜县尉;孙坚则在南阳战场斩杀张曼成,名声大噪。

长社之战后,黄巾军的处境急转直下。

朱儁在南阳击败张曼成余部,皇甫嵩则率军北上,与卢植合兵一处,加紧围攻广宗。

就在这危急关头,张角却因积劳成疾,染上了重病。

这位\"大贤良师\"一生操劳,布道十年间足迹遍布八州,起义后又日夜操劳军务,身体早已透支。

据《后汉书》记载,他病中仍坚持处理军务,常于榻上召见渠帅,部署防御计划。

弥留之际,他握着张梁的手嘱咐道:\"广宗乃冀州咽喉,万万不可失守。若城破,便率军往黑山投奔张燕,那里地势险要,可再图大业。\"

光和七年八月,张角在广宗病逝,享年约五十岁。

这位搅动天下的农民领袖,终究没能看到\"黄天当立\"的那一天。

他的死,给黄巾军带来了沉重打击——失去了精神领袖,信徒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张梁遵照兄长遗命,继续坚守广宗。

他深知自己能力不及张角,便采取保守策略,紧闭城门不出。

皇甫嵩见状,故意放缓攻势,让士兵解甲休息,麻痹黄巾军。

十月的一天夜里,皇甫嵩趁黄巾军放松警惕,突然率军发动突袭。

官军攀墙而入,与黄巾军展开巷战。张梁虽奋勇抵抗,无奈军心已散,最终战死沙场。

广宗陷落的消息传到曲阳(今河北曲阳),张宝悲痛欲绝。

他收拢残部,企图死守曲阳,为兄长报仇。

但此时的黄巾军已如强弩之末,面对皇甫嵩、郭典等多路官军的围攻,仅坚持了一个月便城破兵败。

张宝战死,十余万黄巾军将士或被杀,或投河自尽,尸体堆积如山,皇甫嵩竟下令将尸体筑成\"京观\"(用尸体堆成的高台),以震慑反抗者。

随着张角兄弟相继离世,黄巾起义的主力基本被镇压。

但这场风暴并未就此平息:张角的余部张燕率残军退入黑山(今河北涉县一带),因骁勇善战被称为\"黑山贼\",部众最多时达百万,成为东汉末年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青州、徐州的黄巾余部则坚持斗争十余年,后来部分被曹操收编,成为其精锐\"青州兵\"的核心力量。

从起义爆发到主力失败,黄巾起义仅持续了九个月。

这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大起义,终究以失败告终。

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宗教迷信的局限性:太平道以符水治病、谶语惑众,虽能一时凝聚人心,却无法解决实际的军事、政治问题。当\"符水挡不住刀箭\"的现实摆在面前时,信徒的信仰便容易崩塌。

- 组织松散,缺乏统一指挥:三十六方虽名义上受张角领导,但实际作战中多各自为战,缺乏配合。颍川兵败时,冀州、南阳的黄巾军未能及时救援,最终被官军各个击破。

- 战略失误:起义初期未能集中力量直捣洛阳,而是分兵作战,分散了实力;对宦官的过度信任,导致起义计划泄露,失去了先机。

- 敌我力量悬殊:黄巾军多为流民组成,缺乏训练和装备,面对的却是东汉正规军与豪强私兵的联合绞杀,实力差距过大。

张角与他领导的黄巾起义,虽以失败告终,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这场起义如同一场大地震,震塌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朝廷为镇压起义,不得不将兵权下放给地方官和豪强,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

汉献帝时期,全国出现了袁绍、曹操、刘备、孙权等数十个割据势力,东汉名存实亡,最终演变为三国鼎立的格局。

可以说,没有黄巾起义,便没有三国时代。

从农民起义的角度看,张角的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首次将宗教思想与军事组织相结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动员体系。

太平道不仅是信仰载体,更是起义的指挥中枢——义舍是招兵站,经文是宣传册,渠帅是指挥官,这种“政教合一”的模式,为后世农民起义提供了范本。

从唐末的黄巢起义到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都能看到太平道的影子:黄巢以“天补平均大将军”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凝聚人心,其核心理念与张角的“太平”理想一脉相承。

张角的“均平”思想,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成为底层百姓的精神图腾。

《太平经》中“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的主张,如同一颗种子,在不同时代生根发芽。

宋代的方腊起义提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明代的李自成起义高呼“均田免赋”,这些口号虽表述不同,却都延续了张角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可以说,张角不仅是一位起义领袖,更是中国古代社会“均平”思想的重要推动者。

然而,历史对张角的评价却始终充满争议。

《后汉书》将其归入《皇甫嵩朱儁列传》附传,称其“以妖术惑众”“寇掠州郡”,视其为“贼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更斥责其“作乱”,认为黄巾起义是“祸乱之源”。

这种评价显然带有封建史学家的偏见——他们站在王朝正统的立场,只见起义的“破坏”,不见背后的“民怨”。

事实上,张角揭竿而起的背后,是东汉王朝无可挽回的腐朽:当朝廷视百姓为草芥,当官吏以盘剥为能事,当疫病与饥荒夺走无数生命,反抗便成了底层人民唯一的选择。

也有学者认为,张角的局限性注定了起义的失败。

他试图以宗教取代制度,以谶语替代战略,缺乏长远的政治规划。

起义军攻下城池后,往往只知焚烧官府、分发财物,却不知如何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对待士族与豪强,更是一味杀戮,未能争取到中坚力量。

这种“破坏性有余,建设性不足”的缺陷,让黄巾起义始终停留在“流寇”层面,难以完成改朝换代的使命。

但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张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敢于向腐朽的秩序说“不”。

在那个“官逼民反”的时代,他用自己的方式点燃了反抗的火种,让统治者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力量。

起义失败后,东汉朝廷被迫推行一些改革:赦免部分流民,减免赋税,甚至短暂抑制了宦官专权。

这些改变虽未能挽救王朝的命运,却实实在在地缓解了百姓的苦难,这正是张角及其追随者用鲜血换来的成果。

千年之后,当我们站在巨鹿故地,仍能感受到那场风暴的余温。

广宗城外的沙丘,曾是张角坚守的战场;曲阳的黄土下,掩埋着十万黄巾军的忠骨。

当地百姓至今流传着“大贤良师救苦救难”的传说,将张角供奉为“太平神”,这种民间记忆,远比史书的评价更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历史地位。

张角的一生,如同一颗流星,在汉末的黑暗中划出耀眼的光芒。

他起于布衣,凭一书一药凝聚百万之众;他敢于挑战皇权,用黄巾染透半壁江山;他虽失败身死,却撬动了历史的轨迹。

或许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人”,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为生民立命”的担当;或许他的方法不够完美,但他的理想照亮了中国农民起义的道路。

正如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所言:“张角之事,实为中国社会之大变。汉亡于黄巾,而三国之局,由此以开。”

张角与他的黄巾起义,早已超越了“农民起义”的范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他让后世统治者不敢轻视民力,让“太平”二字成为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角虽死,其志不朽——他所期盼的“天下大吉”,虽未在三国实现,却始终指引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华文明中一抹永不褪色的底色。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中国古代名人传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伪仙从镖局开始修真拯救炮灰计划甜宠贴身辣妻极品装备制造师香江大亨给食戟之灵来点小小的中餐震撼全能小神医万族哭诉,人族绝对开挂了!重生之侯门凤女天命高武,我开局抽到猩红血体英雄联盟之王者盛宠甜妻:总裁老公,缠不休耕农人家:山里汉,俏娘子末世超级农场鬼神无双撩你上瘾:强吻男神99次女总裁的特种保镖我是厨师不是法师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全本免费阅读
经典收藏崛起的家族我家厕所通万界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新明史召唤之极品太子爷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极品帝师束鹿榜第一废材傲妃永乐小皇孙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守望军魂三国之周氏天子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邪王独宠,庶女为后荡宋从西汉开始摆烂绥阳大乾异事录
最近更新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大乾风云起苍穹北宋第一狠人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云起惊鸿客万浪孤舟,沧海一粟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