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废料场泛着冷白的光,叶辰踩着没过脚踝的露水往深处走,胶鞋碾过碎玻璃的声音在寂静里格外清晰。他手里的手电筒光柱晃过堆成小山的废旧钢管,突然顿住——那根锈得只剩半截的45号钢轴,截面弧度刚好能匹配送料机的传动齿轮。他蹲下身,用砂纸猛蹭表面的氧化层,露出的金属光泽在晨光里泛着冷意,像块被遗忘的骨头,终于等来了识货的人。
“叶师傅,秦姐在车间熬了粥!”小张的喊声从入口处飘过来时,叶辰正把钢轴扛在肩上往回走,铁锈蹭得他脖颈发红。他“嗯”了一声,脚步没停,心里却算着时间:粥该是用昨晚剩下的米汤熬的,秦淮茹总说“米油养人”,每次都会多熬半小时,让米香沉在锅底。
车间里果然飘着米香。秦淮茹正把搪瓷碗摆到操作台上,见他扛着钢轴进来,忙放下碗去扶:“小心点,这玩意儿沉。”她的指尖碰到他胳膊上的铁锈,眉头皱了皱,转身从工具箱里翻出块砂纸,“先擦擦,别蹭到衣服上。”
叶辰把钢轴搁在镗床旁,接过砂纸时故意碰了下她的手,看她耳尖发红才低头打磨,嘴上却逗她:“秦姐这粥熬的,比厂里食堂的强十倍,回头我跟王师傅说说,把你聘成伙夫得了。”
“贫嘴。”秦淮茹嗔了句,往他碗里舀了勺糖,“快吃,凉了就没米油了。”
晨光爬上送料机的机架时,老李带着电工工具来了。“传感器接线图呢?”他往操作台上一坐,看见叶辰画的草图就直皱眉,“你这线画得跟蜘蛛网似的,红的蓝的缠一起,想烧了机器不成?”
叶辰挠挠头,从口袋里掏出张新画的图递过去:“昨儿改了三版,这个准没错。”图上用不同颜色标了线序,传感器的信号线、电机的动力线、电磁阀的控制线分得清清楚楚,连焊点位置都标了小三角。
老李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拍桌子:“行啊你小子,这标记得比图纸还细。”他捏着剥线钳开始接线,嘴里不停念叨,“这屏蔽线得单独接地,不然干扰信号能让传感器疯掉……还有这电磁阀,得并个续流二极管,不然断电时的反电动势能把主板击穿……”
叶辰蹲在旁边记笔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沙沙响。秦淮茹端着水盆过来擦机器,听见这些就放慢了动作,等老李说到“二极管型号”时,她突然插了句:“是不是1N4007?前阵子修收音机剩下几个,我放你工具箱了。”
老李愣了下,随即笑起来:“秦姐这记性,比叶辰这图纸还靠谱!”
叶辰抬头看她,她正低头擦机架,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发顶,绒毛看得清清楚楚。他突然想起昨晚她蹲在灯下,拿着他那张“蜘蛛网”似的草图琢磨,当时还以为她看不懂,原来早记在心里了。
中午调试传动系统时出了岔子。链条刚转了三圈就卡壳,齿轮“咔”的一声卡在死点,叶辰趴在机架底下看了半天,手指戳着齿轮齿牙念叨:“角度不对……”
秦淮茹端着午饭过来时,见他半个身子埋在机器底下,裤腿沾着油污,忍不住踢了踢他的鞋:“先吃饭,油饼快凉了。”
“等会儿,就差一点……”他话没说完,突然“哎哟”一声,原来是仰头时撞到了横梁。
秦淮茹赶紧蹲下来扶他,手碰到他后脑勺的肿块就红了眼:“跟你说多少回了,干活别这么急!”她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用酒泡的红花,“赶紧揉揉,不然得疼好几天。”
叶辰乖乖任她揉着,闻着她袖口飘来的皂角香,突然笑了:“秦姐,你这包藏得够深,我找了好几天都没见着。”
“藏起来才不让你瞎用,”她手上加了点劲,“上次给你泡的药酒,转头就给王师傅拿去擦关节炎了,自己倒忘得一干二净。”
齿轮最终是老李看出了问题:“你这齿顶高系数算错了,差了0.1毫米,看着不起眼,转起来就卡。”他拿锉刀在齿顶锉了几下,“再试。”
链条转动的声音变得顺滑时,叶辰差点跳起来。他抓过秦淮茹手里的油饼就啃,边嚼边说:“晚上请你们喝酒!”
“喝什么酒,”秦淮茹抢过他手里的饼,“下午还得调传感器灵敏度,喝醉了别把机器拆了。”她从保温桶里倒出碗绿豆汤,“先降降火,看你这满头汗的。”
傍晚的阳光斜斜切进车间,给送料机镀上层金边。传感器终于稳定下来,显示屏上的数字跳得均匀,钢板进料、定位、推送,每个动作都像钟表齿轮般精准。老李拍着叶辰的肩膀:“小子,这机器能顶上三个壮劳力,下个月量产准没问题。”
叶辰没说话,只是看着秦淮茹。她正把工具一件件放进工具箱,侧脸在光影里柔和得像幅画。他突然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塞给她——是用钢轴废料磨的小圆环,边缘被他用砂纸磨得光滑,还透着金属的冷光。
“啥呀这是?”她捏在手里转了转。
“平安扣,”他挠挠头,“废料做的,不值钱。”
秦淮茹把圆环揣进兜里,指尖摸到冰凉的金属,突然抬头笑了:“晚上我包饺子,芹菜猪肉馅的,你叫上老李他们。”
车间的灯亮起来时,送料机还在空转,链条转动的声音混着远处的蝉鸣,像支没谱的曲子。叶辰看着秦淮茹收拾东西的背影,突然觉得,那些被他磨得锃亮的齿轮、算得精准的参数,都不如她兜里那个冰凉的圆环实在——原来计划里最该算进去的,从来都不是公式,而是藏在米香、药酒和饺子馅里的温度。
老李收拾工具时嘟囔:“这机器是成了,就是叶辰这小子,干活越来越像个拼命三郎。”
秦淮茹听着,悄悄往叶辰的搪瓷杯里续了热水,嘴角弯出个自己都没察觉的弧度。她知道,他不是拼命,只是想快点把机器做好,快点……让日子往踏实里走。而她能做的,就是把粥熬得稠点,把饺子包得大点,让他不管忙到多晚,回头时总能闻见点烟火气。
废料场的钢轴最终成了机器的脊梁,米油沉在碗底,平安扣躺在掌心,这些散在计划里的细碎,拼起来就是最结实的日子——不用算得太精,只要往前走,就总能碰到藏在齿轮缝里的甜。
《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