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首页 >> 夜读全唐诗 >> 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周龙庭唐伯虎现代寻芳记荣耀之极品天才系统大夏王侯谍云重重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强败家驸马爷春秋鲁国风云荡宋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
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 夜读全唐诗全文阅读 - 夜读全唐诗txt下载 - 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21章 仪坤庙乐章之六《昭 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仪坤庙乐章之六

昭 升

礼部尚书昭文馆学士薛稷作

阳灵配德,阴魄昭升。尧坛凤下,汉室龙兴。伣天作对,前旒是凝。化行南国,道盛西陵,造舟集灌,无德而称。我粢既絜,我醴既澄。阴阴灵庙,光灵若凭。德馨惟享,孝思烝烝。

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祭祀活动始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与天地神灵、祖先先辈沟通的神圣仪式,承载着民族的信仰、情感与文化传承。薛稷的这首《阳灵配德》,作为一首与祭祀相关的诗作,以其独特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且充满神圣感的祭祀图景,深入地展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深邃内涵与独特魅力。

生僻字注音

1. 旒(liu):古代旗帜或冠冕上的飘带。

2. 粢(zi):古代祭祀用的谷物。

3. 醴(li):甜酒,多用于祭祀。

4. 烝(zhēng):此处意为美盛、热气升腾,形容孝思浓厚。

注释

1. 阳灵配德,阴魄昭升

? 阳灵:指日,象征天或帝王的德行。

? 阴魄:指月,代指地或女性的阴柔之德。此句赞阴阳调和,德行昭显。

2. 尧坛凤下,汉室龙兴

? 用“尧坛”“汉室”典故,喻帝王如尧舜般贤明,王朝如汉世般兴盛。

3. 伣(qiàn)天作对,前旒是凝

? 伣天:顺应天意。前旒:帝王冠冕前的珠串,代指帝王威仪。

4. 化行南国,道盛西陵

? 赞德政教化推行于南方,道德兴盛如西陵(代指贤后居所)。

5. 造舟集灌,无德而称

? 造舟:连船为桥,典出《诗经》,喻婚姻和谐;“无德而称”谓德行之高难以言表。

6. 我粢既絜,我醴既澄

? 祭祀的谷物洁净,甜酒清澈,表虔诚之心。

7. 阴阴灵庙,光灵若凭

? 肃穆的宗庙中,仿佛有神灵凭依。

8. 德馨惟享,孝思烝烝

? 唯有德行如馨香能感通神灵,孝思美盛不绝。

译文

阳气之灵匹配德行,阴柔之魄昭然升显。

如尧帝祭坛有凤来仪,似汉室初兴龙腾中天。

顺应天意缔结婚姻,帝王冠冕前旒庄严。

教化风行南国大地,道德隆盛西陵之畔。

连舟成桥汇聚灌水流,这般美德难以尽言。

我们的谷物洁净无瑕,我们的甜酒清澈甘甜。

阴森肃穆的灵庙之中,仿佛有神灵光辉临现。

唯有德馨能让神灵歆享,孝思美盛永续绵绵。

说明:此为祭祀或颂德之作,通过阴阳、典故、祭品等意象,歌颂帝王德行、王朝兴盛与孝道虔诚,语言庄重典雅,多用比兴手法。

诗的开篇“阳灵配德,阴魄昭升”,宛如奏响了一曲宏大祭祀乐章的序曲,瞬间将我们带入到那个神秘而庄重的祭祀场景之中。“阳灵配德”,“阳灵”在古代文化观念里,常被视为光明、正义与阳刚力量的象征,它代表着天地间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配德”则强调这种阳灵与高尚的德行相互匹配,描绘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在祭祀的语境下,这体现了人们对祭祀活动神圣性的深刻认知,只有德行高尚之人,才能与阳灵相通,进行这场庄重的祭祀仪式,从而获得神灵的庇佑与福泽。这种对阳灵与德行关系的阐述,不仅体现了祭祀的神圣与庄重,更反映出古代儒家思想中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在祭祀中与神灵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实现人神和谐。“阴魄昭升”,“阴魄”通常指代月亮或夜晚的阴气,与“阳灵”相对应,构成了古代阴阳学说的基本元素。“昭升”一词,生动地描绘出阴魄缓缓上升的动态画面,仿佛夜空中的明月逐渐升起,散发出柔和而神秘的光芒。这一描写不仅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更暗示了阴阳的相互协调与平衡。在祭祀中,阴阳的平衡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它象征着宇宙秩序的和谐稳定,只有阴阳和谐,祭祀才能顺利进行,神灵才能感受到人们的诚意,进而赐予福祉。此联开篇点明祭祀的开始,通过对阳灵与阴魄的精妙描写,为整个祭祀场景奠定了庄重与神圣的基调,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肃穆气息,感受到祭祀仪式的神圣庄严。

颔联“尧坛凤下,汉室龙兴”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将祭祀与古代圣王的伟大功绩紧密相连,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庄重氛围。“尧坛凤下”,尧,作为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被后世尊为圣王,他的品德和功绩被千古传颂。“尧坛”,是祭祀尧帝的神圣场所,象征着对先贤的敬仰与缅怀。“凤下”描绘了一幅祥瑞的景象,传说凤凰是一种神鸟,它的出现被视为吉祥与美好的象征。凤凰降临在尧坛之上,不仅彰显了尧帝的圣德感召了神鸟,更寓意着祥瑞降临人间,为祭祀活动增添了一份神秘而美好的色彩。这一景象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圣王的伟大功绩,以及他们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暗示了祭祀活动的重要意义,它是对先贤的致敬,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祈愿。“汉室龙兴”,以“龙兴”来形容汉室的兴起与繁荣。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皇权与威严的象征,代表着强大的力量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汉室的兴起,如同巨龙腾飞,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态势。这一典故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汉室的繁荣与强大,更将祭祀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祭祀活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在古代,祭祀被视为国家大事,它不仅是对祖先和神灵的祭祀,更是对国家命运的祈福与守护。此联通过引用尧坛凤下和汉室龙兴这两个历史典故,将祭祀与古代圣王的功绩紧密结合,使祭祀的庄重氛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祭祀活动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颈联“伣天作对,前旒是凝”将视角聚焦到祭祀的具体场景和仪式细节上,深入刻画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伣天作对”,“伣”有如同、好比之意,“作对”表示与天相配。在古代,天子被视为上天的代表,肩负着治理天下、祭祀神灵的重任。这里的“伣天作对”表达了祭祀者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祭祀是一项与天相通的神圣行为,必须庄重严谨,以体现对神灵的敬畏和对上天的尊崇。这种与天相配的庄重感,不仅体现了祭祀的神圣性,更反映出古代封建统治下,天子的权威与祭祀仪式的紧密联系,祭祀成为了维护皇权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前旒是凝”,“前旒”指的是古代帝王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在祭祀等重要仪式中,帝王头戴冕冠,前旒随着帝王的动作轻轻晃动。“凝”字描绘出前旒凝聚不动的瞬间,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性,更通过对帝王形象的刻画,突出了祭祀活动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帝王作为祭祀的主持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前旒的凝固定格了祭祀仪式中那庄重而神圣的一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祭祀现场的肃穆与庄严。

尾联“化行南国,道盛西陵”将诗歌的主题进行了升华,从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转向对祭祀意义的深入探讨。“化行南国”,“化”指教化,“行”表示施行、传播。通过“化行”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教化在南国广泛施行的景象。在古代,祭祀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传播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祭祀活动,人们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美德,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播到各个地方,使更多的人受到教化,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化行南国”体现了祭祀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它让南国的人们在祭祀的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展现了祭祀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道盛西陵”,“道”指道义、道德,“盛”表示兴盛、繁荣。“道盛西陵”以“道盛”形容西陵的道义兴盛,体现了西陵地区在祭祀文化的影响下,道德风尚良好,社会秩序井然。西陵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地方,在这里,祭祀活动的开展使得道义得以弘扬,人们遵循着道德准则生活,社会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祭祀对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更表达了对祖先或神灵的敬意与祈福。人们相信,正是祖先和神灵的庇佑,才使得道义得以兴盛,社会得以繁荣,因此在祭祀中,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向祖先和神灵表达感恩之情,祈求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此联通过对南国与西陵的描写,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进一步升华,展现了祭祀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寄托方面的重要价值,使读者深刻领悟到祭祀活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积极社会意义。

喜欢夜读全唐诗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夜读全唐诗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甜宠贴身辣妻全球神只时代我见默少多有病龙婿大丈夫2绝品少年高手打工巫师生活录秦浩林若涵武神:破晓传奇大明开局就登基春秋鲁国风云修仙大佬,求你翻牌吧农家内掌柜惟我神尊丝路大亨镇龙神婿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战争工坊盛宠太子妃都市伪仙
经典收藏大唐御史:女帝饶命魔教教主的退休生活从嬴政开始盘点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佛系战国农家妇的重生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大乾监国太子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回到明末当小代新明史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本三国一路人蜀汉权臣纯情小妞很霸道三国:与曹操拜把子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崛起的家族永乐小皇孙
最近更新穿越大宋:逆转靖康风雪战火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大胤商枭大谋谋天下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左传游记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侯门第一纨绔我在元末当霸王乱世:整活小砖家
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 夜读全唐诗txt下载 - 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 - 夜读全唐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