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上那场惊心动魄的朝争,虽未立刻促成开海之议,但其影响却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不断扩散。
张时安以一介六品修撰之身,在满朝朱紫面前侃侃而谈,力战群儒而不落下风,其名一夜之间传遍京城官场。
赞誉者有之,称其“少年英才,国之栋梁”;忌惮者更众,视其为打破现有权力格局的危险因子。
三皇子一系士气大振,朱常璘对张时安愈发倚重,时常召其过府密议,探讨开海细则与水师筹建方略。
陈明哲在户部福建清吏司,开始有意搜集东南钱粮数据;
徐子睿在都察院,也睁大了眼睛,留意着各方动向。一股新的政治力量,正悄然凝聚。
然而,风暴总是在平静中酝酿。守旧派在朝堂正面交锋中未能压倒张时安,便转而采用更为阴险毒辣的手段。
他们的目标明确——摧毁张时安个人的声誉和根基,使其“人设”崩塌,那么他所倡导的一切,自然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这日清晨,朔望大朝。气氛与往日并无不同。
就在各项常规议题即将奏对完毕,司礼太监准备照例询问“众卿有本启奏,无本退朝”之时。
都察院队列中,一位姓刘的监察御史,手持象牙笏板,疾步出班,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刻意营造的激愤:
“陛下!臣,监察御史刘文正,弹劾翰林院修撰张时安,结交皇子,图谋不轨;
并及其出身商贾,品行不端,有辱斯文,不堪翰林清贵之职!恳请陛下明察,将其革职查办!”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虽然弹劾是朝堂常态,但如此直接、严厉,且针对一位刚刚立下大功、圣眷正隆的新贵,其背后意味,不言自明。
无数道目光瞬间投向站在翰林院队列末尾、本无资格在此但今日恰逢轮值记录起居注的张时安身上,也投向了面色骤然阴沉的三皇子李清泽。
张时安握着笔的手微微一紧,墨水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墨迹。
他心中凛然,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而且直指他最无法回避的两个“弱点”——与三皇子的关系,以及他的家庭出身。
皇帝高踞御座,面色沉静如水,看不出喜怒:“刘御史,弹劾重臣,须有实据。你且细细奏来。”
“臣遵旨!”刘御史精神一振,显然有备而来。
他昂首挺胸,声音愈发高昂:“其一,弹劾张时安结交皇子,图谋不轨!
据臣所知,张时安自入翰林以来,屡次私下面见三皇子殿下,密谈至深夜!
其状甚秘,所谈何事,外人不得而知!
想他区区一修撰,何德何能,得皇子殿下如此青睐?若非暗中勾结,密谋不轨,岂能如此?此乃其一!”
他顿了顿,偷眼觑了一下皇帝和面无表情的三皇子,继续慷慨陈词:
“其二,弹劾其出身商贾,品行不端!陛下!士农工商,商为末业!
张时安之父张三木,做着酒楼深夜,操持贱业,锱铢必较!
张时安生长于铜臭之家,耳濡目染,岂有清廉自守之节?
其虽侥幸得中状元,然商贾习性难改,如今更蛊惑皇子,妄议国策,其所求者,无非为其家族商路大开方便之门,行以权谋私之实!
如此之人,焉能立足翰林,侍奉陛下左右?
岂不玷污清流声誉,令天下士子寒心?!”
这番话,可谓恶毒至极!第一条“结交皇子,图谋不轨”,是极其严重的政治指控。
尤其在敏感的储位之争背景下,足以引发皇帝的猜忌,是杀人的刀。
第二条“出身商贾,品行不端”,则是釜底抽薪,从道德和出身上彻底否定张时安,试图将他打回原形,是诛心的剑!
殿内一片死寂。
杨涟、王肃等守旧派核心人物,虽未亲自出面,但眼神交汇间,皆流露出冷意。太子依旧垂眸,仿佛事不关己。
“陛下!”三皇子再也忍不住,出列辩驳,“刘御史此言,纯属构陷!儿臣与张修撰相见,乃是探讨经史学问,咨询海事策论,皆为公事,何来‘密谋不轨’?
至于其出身,英雄不问出处!我朝太祖皇帝亦曾……况且,张修撰之父本也是农户出身,因为要供儿子读书,这才做起了买卖。
再说只是经营了一个酒楼,并没有挣下多大的产业,算得什么商出身?
而且就算张修攥家中有些许产业,若依刘御史之言,莫非天下商贾之子,皆不可读书科举,报效国家乎?此论何其荒谬!”
难道各位大人在朝为官之后,这京城遍地的商铺,就没一家与众位大人有关。
李清泽的辩驳有力,但在“结交皇子”这个敏感点上,他的急切维护,反而显得有些欲盖弥彰。
刘御史显然料到三皇子会出面,他毫不退缩,反而提高了音量:
“殿下!臣并非妄言!张时安若非有所图谋,为何频频私下求见?
探讨学问,何不正大光明于翰林院?
此其一!其二,其父张三木,刚在京城盘下铺面做起了生意,确为商贾,此乃事实!
臣已查证,陛下若不信,可即刻派人前往查访!
商贾之子,纵有才学,然其心必染铜臭,此乃天性使然!岂可委以重任,参与机要?”
他一口咬死“私下结交”和“商贾出身”两点,反复强调,试图在皇帝和众臣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
压力完全来到了张时安这一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想看看这位年轻的状元郎,如何应对这几乎致命的弹劾。
张时安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笔轻轻放下,整理了一下衣冠。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从容不迫地走出翰林院的队列,来到御阶之前,撩袍跪倒。
“陛下,”他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听不出丝毫慌乱,“刘御史所言,臣,皆承认。”
什么?!他居然……承认了?!
此言一出,连刘御史和三皇子都愣住了!满朝文武更是哗然!承认结交皇子?承认商贾出身?这岂不是自认其罪?
皇帝的目光也第一次带着明显的探究,落在了张时安低垂的头顶上。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