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孙膑:膑足志坚的兵法传奇
第一节:将门遗风育英才
孙膑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这片土地曾是孙武的故乡,兵家的智慧在这里世代传承。孙膑自幼便生活在浓厚的军事氛围中,家族中长辈们常常讲述着孙武的赫赫战功以及《孙子兵法》中的精妙谋略,这些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孙膑幼小的心灵中点亮了对军事的向往之火。
孙膑的父亲是一位精通兵法的将领,虽然家族在孙膑出生时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父亲对兵法的热爱和深厚的学识,深深地影响着孙膑。父亲亲自教导孙膑读书识字,尤其是《孙子兵法》,更是被孙膑反复研读。孙膑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对书中的谋略不仅能够快速理解,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孙膑不仅熟背兵书,还勤练武艺,他身形矫健,臂力过人,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少年时期的孙膑,便立志要继承家族的衣钵,成为像孙武一样伟大的军事家,在乱世中建立不朽的功勋。随着年龄的增长,孙膑对军事的热爱愈发深沉,他渴望走出家乡,去更广阔的天地学习和历练,寻找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第二节:同窗之谊起祸端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孙膑听闻鬼谷子先生在云梦山讲学,便毅然前往求学。在云梦山,孙膑结识了庞涓,两人志同道合,都痴迷于兵法谋略,遂结为同窗好友,一同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
庞涓生性狡黠,功利心极强,而孙膑则为人忠厚,专注于学问。在学习过程中,孙膑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他对兵法的理解常常令鬼谷子先生赞叹不已。庞涓表面上与孙膑称兄道弟,内心却对孙膑的才华暗暗嫉妒。
随着学业的深入,庞涓听闻魏国正在广纳贤才,便迫不及待地告别鬼谷子和孙膑,前往魏国寻求发展。庞涓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很快在魏国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将军。然而,庞涓深知孙膑的才能在自己之上,担心孙膑日后会威胁到自己在魏国的地位。
此时,孙膑仍在云梦山潜心学习。庞涓为了将孙膑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便假意邀请孙膑到魏国共同辅佐魏王。孙膑接到庞涓的邀请后,念及同窗情谊,毫不犹豫地前往魏国。然而,孙膑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却是庞涓精心策划的阴谋。
第三节:膑足之痛志不屈
孙膑来到魏国后,庞涓表面上对他热情款待,暗中却在寻找机会陷害他。庞涓深知,要彻底打压孙膑,必须让他失去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意图背叛魏国。魏惠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大怒之下,下令对孙膑施以膑刑,剜去了孙膑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企图让孙膑从此一蹶不振。
遭受如此残酷的刑罚,孙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身体上的剧痛和精神上的打击让他几乎崩溃,但孙膑心中复仇的火焰和对兵法的执着追求,让他逐渐从绝望中走了出来。他深知,自己不能就这样被庞涓打倒,一定要活下去,找机会揭露庞涓的恶行,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困境中,孙膑开始装疯卖傻,以麻痹庞涓。他蓬头垢面,举止癫狂,时而在猪圈中与猪同食,时而在街头胡言乱语。庞涓起初对孙膑的疯癫半信半疑,派人日夜监视。孙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始终没有露出破绽,庞涓最终相信孙膑真的疯了,对他的监视也逐渐放松。
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孙膑并没有放弃对兵法的钻研。他在心中默默地回顾和整理所学的兵法知识,结合自己的遭遇和对战争的新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军事理论。同时,他也在等待着逃脱庞涓魔掌的机会,为自己报仇雪恨。
第四节:逃离魔掌展锋芒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久后,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逃离魏国。他设法与齐国使者取得联系,向使者诉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满腹的兵法谋略。齐国使者被孙膑的才华和坚韧所打动,决定帮助他逃离魏国。
使者巧妙地安排,将孙膑藏在马车中,带出了魏国。孙膑历经艰险,终于来到了齐国。在齐国,孙膑受到了齐国将军田忌的赏识。田忌深知孙膑的才华,将他奉为上宾,对他敬重有加。
当时,齐国贵族之间盛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王及其他贵族赛马,但总是输多赢少。孙膑观察到比赛的马匹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让他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一负两胜,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这便是着名的“田忌赛马”,孙膑通过巧妙地运用策略,展示了他卓越的智慧和对兵法灵活运用的能力。
“田忌赛马”一事让齐王对孙膑的才华刮目相看,他召见孙膑,与孙膑谈论兵法。孙膑对答如流,其见解之深刻、谋略之精妙,令齐王大为赞赏。齐王当即任命孙膑为军师,辅佐田忌,从此,孙膑踏上了施展自己军事才华的舞台。
第五节:桂陵之战显奇谋
孙膑成为齐国军师后,很快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领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抵挡不住,向齐国求救。齐王决定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援赵国。
孙膑深知庞涓的军事才能和魏军的强大,他并没有直接出兵与魏军正面交锋。经过深思熟虑,孙膑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策。他认为,魏国倾巢而出攻打赵国,其国内必然空虚。齐国军队应避开魏军的锋芒,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得知大梁危急,必定会回师救援。此时,齐军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必能一举击败魏军。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率领齐军向大梁进发。庞涓得知消息后,果然立即放弃攻打赵国,回师救援大梁。当魏军行至桂陵时,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突然杀出。魏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面对齐军的突然袭击,顿时大乱。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奋勇杀敌,魏军大败,庞涓也险些被俘。
桂陵之战,孙膑运用“围魏救赵”的奇谋,成功地解了赵国之围,同时也重创了魏国。此役充分展示了孙膑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独特的战略眼光,他的名声从此传遍了各诸侯国,成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事家。
第六节:马陵道上终复仇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然遭受重创,但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再次派田忌和孙膑率军救援。
孙膑再次采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率军直逼魏国都城大梁。魏惠王见齐军再次来袭,大怒之下,派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领十万大军迎击齐军。
孙膑深知庞涓急于复仇,且魏军一向轻视齐军。于是,他决定利用庞涓的轻敌心理,设下诱敌之计。齐军与魏军刚一接触,便佯装败退。在撤退过程中,孙膑让士兵们第一天挖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又减为三万个。庞涓见齐军的灶越来越少,误以为齐军在撤退过程中大量逃亡,士气低落。他不顾太子申的劝阻,只率领少量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推算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他会在傍晚时分到达马陵。马陵地势险要,道路狭窄,两旁树木丛生,是设伏的绝佳地点。孙膑命士兵们砍倒树木,堵塞道路,并在一棵大树上刻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然后,他挑选了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
傍晚时分,庞涓果然率军赶到马陵。当他看到树上有字,便点火查看。就在火光燃起的瞬间,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庞涓这才意识到中了孙膑的埋伏,他深知自己已无路可逃,最终拔剑自刎。齐军趁势出击,大败魏军,太子申被俘。
马陵之战,孙膑以卓越的谋略,不仅为自己报了膑足之仇,也让魏国的实力受到了沉重打击,齐国则威震诸侯,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一。孙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坚韧,在历经磨难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他的兵法谋略和传奇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金句分享: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如果作战时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不能具备,即使取得胜利也会有灾祸。说明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需要全方位的有利条件配合,不能只单纯依靠武力等某一方面。
喜欢古今名人记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古今名人记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