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首页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凤临异世:废柴四小姐傲视苍穹凡僧张逸风姜凤仙逆商夏全文阅读暗恋成欢,女人休想逃那个血族的人类夫人超凶的!综影视之追妻之路【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九十九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请大家打开讲义226面,辛一、明十住。

这一大科讲到修习《首楞严王三昧》修行的位次,在《楞严经》的修学过程,我们要记住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称性起修」是约因地,「全修在性」是约着果地上来说。《楞严经》的因地它是“称性”,称,有随顺的意思,随顺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来发起菩提心。

说:你为什么修学佛法呢?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当我们在发心的时候是缘外境,比方说,你缘人天的安乐果报,缘二乘涅盘的寂静,乃至于缘权教波罗蜜的功德。在本经的判定都不叫「称性」,因为这都是外在的因缘。在《楞严经》的圆顿止观的发心只有一个理由,说:你为什么修学佛法?因为我要顺从我的本性,我的本性它本来就具足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我本来就应该把它开显出来。所以在《楞严经》的思想,修学佛法是正常的。说:你为什么造杀盗淫妄呢?这是一念颠倒,这是不正常。

所以在《楞严经》的称性当中就是说,其实你去断恶修善度众生,这是随顺你本心,你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你只是假借外在的因缘来开显你自性的功德,这叫「称性」,随顺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而发起一念的菩提心。发心以后就开始在产生修,「称性起修」,“修”在本经当中主要是修空假中三观。

在十住、十行、十回向,它的主修是“空观”,它的重点在于转烦恼障为般若德,成就真如之体;“十行”当中它的重点在修假观,转业障为解脱德,成就真如之妙用;到了“十回向”的时候那是成就中观,空假不二,顺入中道,转报障为法身德。

它一开始是称性而起修,最后的结果还是在开显你自性功德,在《首楞严王三昧》的观念,它完全安住一念心性,跟外境没有关系,它是托彼外境,显我自性,是这样的思想。无不从此法界流,最后无不回归此法界,它才能够成就《首楞严王》,永远保持「不迷、不取、不动」,特别的坚固而不可破坏,是这个意思。“十住”的意思是依实相理,如实的安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善男子指的是十信位已满的菩萨,他在十信的过程当中是以真实的方便。因为在《楞严经》的修学他是要大开圆解,先能够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以后,依止一念心性,而称性起修,所以它叫作真实当方便。经过了十信的阶位以后,这时候心精发晖,这地方是指在十信满心的时候,他内心的智慧就慢慢的增长广大,发晖就增长广大,到最后十用涉入。他把整个十信戒定慧的功德,会归到一心真如当中,而发起的一念清净心。

什么叫作「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前面的十信,蕅益大师的判教叫做相似位,相似转依号。这个人他称性起修,你说他是也有那么一点像,但他又不完全是,因为他还没有破无明,所以他要假借对佛法的闻思,假借外在因缘的摄受,他才能够法法消归自性,他只要一妄动又心随境转。所以十信位基本上是没有真正的安住真如,他还要假借很多很多的因缘的熏修。但是到了十住就不同了,他「十用涉入」,“入”就是入了内心的世界,而显现了一心真如。在发心住的时候,其实称性起修那一念心性,那第一道光明是在这个时候发动起来,叫「发心住」。当然这个发心他是经过十信戒定慧的熏修。

治地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前面的发心住,内心产生一道一心真如的光明出现,到了治地的时候,他当下那一念真如的心中,发明另一道的空假中的智慧。前面是以如如智,而初证如如理;现在又如如理当中又产生另一道的智慧。当然这智慧更深入了,这种智慧就像清净的琉璃宝,里面有一个放光的黄金;“琉璃宝”指的是一心真如,一心真如当中,它又产生了另一道的光明的黄金(三观的智慧)。这个智慧干什么呢?是做什么样的呢?

「以前妙心,履以成地」。这个「以前妙心」前面初住的那一念空假中的妙心,然后去履见真如之地。蕅益大师说:初住是佛性最初的显现,二住是把佛性的量再扩大,到这个地方叫真修次第。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前面的初住好像降落伞刚刚落到大地上,是一个点状的东西,这时候它在地上开始活动,把它的活动范围慢慢的扩大。当然你要能够在真如理扩大,你得靠智慧,如如智要观如如理,它产生另一个深层的空假中的智慧,在真如理谛慢慢的活动,使令他所证的真理慢慢的扩大、慢慢的扩大,叫作「治地住」。

圆瑛老和尚讲出一个譬喻说:就像盖房子…十住还没有开始修波罗蜜,十行开始修波罗蜜,十地是做内心的调整,他证得法身以后,他并没有马上付出行动。他在盖房子之前先平整大地,就是在修大乘的波罗蜜之前,先平治一心真如的大地,来当作未来十行的一个基础,叫「治地住」。

修行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这地方讲“心跟地”,前面的发心住,他是产生一道清净的智慧,这是指的能证的智慧来说,空假中能证的智慧。“地”是所证的真如理,前面第二住“治地住”的地。“修行住”这把前面“发心住”那一道智慧的光明跟所证的真如理,两个彼此互相的涉入,使令理跟智既能够通达明了,如如理而生起如如智,如如智返观照如如理,理智相互运作,慢慢慢慢的熟悉了,通达明了了。

所以这菩萨的心中,能够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十方”指的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他能够探讨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整个三世的心中对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行动都没有障碍,叫「修行住」。他能够把理跟智的相互的运作能够通达明了。

生贵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行”指的是菩萨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妙行。前面的修行住都还是在心地上用功,到生贵住的时候,他慢慢慢慢有一些简单利他的行动,而这行动他表现出来的跟佛陀的本质就有点相似。也就是说,受佛气分,他能够领受佛陀真如的气分,得到少分的气分。你看他不管是在佛堂拜佛、不管平常的度化众生,有那么一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悲智双运的那种气分。

讲一个譬喻:如中阴身,自求父母。中阴身他在七七四十九天当中,他去寻求自己有缘的父母,去寻找他共业的父母。意思就是说:这个菩萨的内心跟诸佛的内心是阴信冥通,入如来种。菩萨的那一念菩提心,悲智双运的菩提心,冥冥当中跟诸佛的菩提心是相契相合,虽然没有佛陀那么圆满,但是却有佛陀那个气分出现,叫「生贵住」。他这时候正式生于佛家,在佛陀的母胎中正式的受生,已经是入胎在佛家了。

在圆瑛老和尚注解当中他讲,从发心住到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这四个地叫作入胎,入于圣胎,他开始在佛陀的家族当中入胎了,所以他所成就的是一种「实智」,偏重在我空、法空的智慧这一部分。

具足住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入胎以后,他那个明了的心,就能够游历于诸佛的道胎当中。菩萨一念的菩提心游历于二空真如的佛性当中,慢慢慢慢增长自己的善巧方便,而且亲奉觉胤;他已经能够亲自把自己当作佛陀的真子,他内心有承当力,「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他对佛陀的整个家业,已经有承当的那一份的勇气,认为自己是迟早要能够继承佛陀的家业,亲奉觉胤,已经自认为是佛陀的真子。

讲一个譬喻: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就像一个人他在胎当中,胎的五根眼、耳、鼻、舌、身五根已经具足了,五脏六腑已经具足无缺。表示他其实已经具足佛陀实智跟权智的智慧,只是缺乏历练,但是那个相貌格局已经有那么一点味道出来了;看起来像个人,虽然胎还在母胎当中,什么事都不能做,但是你远远看过去像个人,因为他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体都像个人,人相不缺。当然他没有产生人的行为,但是已经有那个相状,胎相成就,叫「方便具足住」。

他在前面的四住当中成就我空、法空的智慧,三空自调,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善巧他也慢慢的跟诸佛学习,具足广度众生的善巧方便,慢慢慢慢的具足。

正心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容貌如佛」是在形容前面的具足住。这个菩萨他在方便具足住的时候,他是胎相已成,人相不缺,外表看起来跟佛长的是一个样子,当然长得比佛还小,也没佛陀的作用,但是外表看起来跟佛差不多。进一步,「心相亦同」,前面是讲外表,这地方是讲内心;他内心当中,实智权智也慢慢慢慢的具足,叫「正心住」。空观假观的智慧,慢慢在一念心中,慢慢的增长广大。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什么叫“身”呢?表现在外的,能够见闻觉知叫「身」,比喻菩萨方便善巧的智慧。菩萨在广度众生的时候,他所施摄的方便,你可以看得到的。「心」就是菩萨自己内心调伏烦恼的智慧,我空法空的智慧,这一部分我们看不到叫「心」。权智跟实智已经逐渐的成就,而且日益的增长广大,叫「不退住」,道心已经不退了,菩提心不容易退转。当然这时候还没出胎,菩萨还在修行进修当中,但是他的内心权智跟实智,已经跟诸佛有慢慢一点相似了,最重要他的菩提心不退转。

童真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童真住」就是前面的身心合成,他的色身跟内心在母胎当中,念念的吸收母亲的滋养而增长广大。菩萨不断的亲近十方诸佛,一方面增长自己的空观来调伏自己,一方面增长自己的假观来成就自己的方便,这时候他已经有佛陀的十身。

《华严经》讲如来是具足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身,五、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身,九、法身,十、智身。

菩提身、法身、智身这三个属于内身,佛陀自受用,别人不能跟佛陀分享,我们不能见闻觉知的;其余的七身叫外身,是我们可以受用的。这叫「童贞住」,他在母胎当中还是很天真,虽然空观假观具足,但是没有经过历练,很天真;虽然天真,但是佛陀的十种身他都具足了。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前面的五六七八,在古德的判教当中…海仁老法师认为五六七八,他叫做长养圣胎,一二三四叫做入胎;这地方就是慢慢的慢慢的亲近十方诸佛,学习广摄方便来长养圣胎,增加自己的权智,权巧方便的智慧。到了法王子住这个菩萨出胎了、毕业了,形成出胎。他在母胎当中十月的怀胎,他对佛陀的实智权智两种功德已经具足了,亲为佛子。他已经真实的从佛陀的家族当中诞生,而成为佛陀的一份子,我们讲「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少分」,这个人已经正式出胎了,名为「法王子住」。

灌顶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菩萨从家族出胎以后,他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慢慢慢慢的到二十岁,这个人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独立了,这时国王就要把家业付给他。比方说,一国的大王,“大王”指的是掌管四大部洲的金轮王。金轮王的儿子叫太子,刹利王的儿子叫世子。如果是一个金轮王,他就把他的诸多国事,把它其中一部分委托他的太子;如果是刹利国王(管理一个国家),他就把他的长子,他也一样把一国里面几个小部分的区域,委托给他的长子。他必须要灌顶,用四大海水来灌其顶,叫「灌顶住」。这时候长大成人,他要正式的继承佛陀的家业,开始要走入人群度化众生。

所以说,前面的十信,他主要是信解,仰信真如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叫「相似」。到分证的时候…我们看菩萨刚开始证入佛性的时候,他并没有马上采取度化众生的行动,他也是入胎、长养圣胎,然后出胎,到最后长大成人到了灌顶。这地方他都是破无明证法身,在《唯识》的经论对于十住菩萨,有一个偈颂来形容他内心的相貌:「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

《唯识》初心的欢喜地,就是圆教的初住。一个刚开始证入法身破无明的菩萨,他的特点就是他有一些俱生的烦恼,他有与生俱来任运生起的我法二执。比方说,须菩提尊者他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的断德是等同别教八地菩萨,圆教是八住。以断德来说,我们不讲他的善巧方便,不讲他的智德、恩德这两部份,先讲断德。

但是你看须菩提尊者,他在走入人群的时候,他是舍贫从富,他喜欢摄受那些福报大的人,在社会上有地位的居士。你不能够说他攀缘,因为他一个阿罗汉,他根本就没有三界的贪爱烦恼,他连色界的禅定都不贪爱,何况是欲界这种有苦恼有过失的安乐呢?但是他就是特别喜欢摄受富贵人家。又比方说,大迦叶尊者,他的特点舍富从贫,他就是很喜欢摄受那些贫穷下贱的弱势团体。他也是大阿罗汉,两个人都跟平等法性不相应,俱生犹自现缠眠。都还有一些微细的我执法执的烦恼在活动。十住等于是在调整微细的我法二执这一部分,但是慢慢的亲近十方诸佛以后,当然菩萨就会进步。

辛二、明十行

【图一】

“行”就是菩萨经过十住的整个止观的修学,增长自己的实智跟权智以后,慢慢的破无明,慢慢的增长内心的法身,开始产生十波罗蜜的妙行。而这个十波罗蜜,完全是从利他安立的。菩萨的行波罗蜜跟我们在行波罗蜜完全不一样,当然我们的境界是差一段距离,不过这个“十行”我们迟早要经过的。所以我们先随喜功德,先将善种子种下去,佛法是先有种子再有开花结果的,我们先用随喜的心来看十行菩萨的功德,未来我们就可以开花结果。

欢喜行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欢喜行主要的特点是成就「施波罗蜜」。善男子指的是十住位已经圆满的菩萨,他已经在佛陀的家族中诞生,而且已经成就灌顶,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能老是待在家里面,佛陀开始付给他一些事情做。这时候他的心中已经俱足无量如来的妙德,他的实智权智两种的功德都慢慢的俱足,所以他能够十方随顺;他能够随顺十方众生差别的根机,来观机逗教,来做种种的财施、法施、无畏施,叫作「欢喜行」。

“欢喜”是在形容诸行,菩萨在布施的过程当中,他内心是欢喜的,因为他要有众生,他才能够历练。十行以后那可不是普通的菩萨,他经过前面安住,他对真如已经是很坚固的安入,他深深的相信我们一念心中俱足法身、般若、解脱,他缺乏的就是历练,假借众生的因缘来开显我内心的功德。

所以他看到众生的时候他起欢喜,因为他没有众生他怎么去开发他的功德?没办法开发他的功德。因为他前面的十住都是在亲近十方诸佛,在做自我的调整。到十行的时候他开始下化众生,来到五浊恶世苦恼众生的世界开始历练。历练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么样呢?十方随顺起大欢喜,众生是怎么样的根机,他就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度化他,而且度化过程中起大欢喜。

饶益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这地方是讲菩萨的「戒波罗蜜」。菩萨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是安住在菩萨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他能够平等利益一切种种的众生,不管是有善根、没有善根的一切众生,他都能够多多少少饶益他。为什么菩萨能够给他饶益呢?因为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依止三聚净戒,所以他俱足一种威德力,所以他对众生多少都能够有所饶益。前面的欢喜是菩萨内心欢喜,这地方是讲菩萨对众生多所饶益。

无瞋恨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这地方是讲菩萨的「忍波罗蜜」。“自觉”,菩萨的内心正念真如,自己能够安住在二空的真如理,叫「自觉」;“觉他”就是菩萨的善巧方便外观根机,向外能够观察众生差别的根机,所以他对众生有各式各样顺逆的因缘,他都能够无所违拒,而安忍不动。古德的注解上说:无瞋恨行这个菩萨,乃至于他在度化众生的时候起大悲心,众生对他有所辱骂,甚至于用行动去伤害他,他都能够安忍不动,因为他的心随顺真如。

我们为什么会动呢?因为我们对真如有所抗拒。从《楞严经》的思想,我们起烦恼只有一个理由,我们讲「不守自性」,我们对真如佛性抗拒,你抗拒真如你就被外境所转。所以这个菩萨他念念之间,他会把一切的顺逆因缘都当作是自己历练的对象「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众生对他的伤害都是在消他的业障,他把法法都销归到一念心中,不见外面有什么众生可度,也没有所谓的功德可成,完全都是在假借外境,修练他内心当中的般若、法身、解脱三德。所以他念念顺从真如,也没有所谓的抗拒、瞋恨。

无尽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这地方是讲「精进波罗蜜」。「种类出生」,菩萨在整个苦恼众生之中,他能够随顺众生十二类生的差别随类示现,他要度人道众生,他肯定要现人相;他要度化狗众生,他就显现狗王,或者是猴王等等。空间当中他是种类出生,在时间上是穷未来际,菩萨是不休息。「三世平等,十方通达」,时间上是平等皆能够成就,在空间当中,十方世界都能够通达无碍,名无尽行。菩萨他那一念心对积集资粮、度化众生是时空无尽。他不会说,我度化众生度了二十年三十年就退休,没有这种事,他是时空无尽的。因为他顺从真如,真如当然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他无尽行,称性而起的悲愿。

离痴乱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这地方是讲「禅波罗蜜」。一切合同,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他要是依体起用的时候那是法法不同,你看忏公师父,他度化众生也是各式各样,对于有善根的众生他特别严格,你要是出家以后,他对你的态度就不同了,你要是在家居士他对你特别好,初学者他是种种的善巧方便,但是你一旦入门以后,他标准就提高了。菩萨度化众生是各式各样,他依体起用的时候,当菩萨假观现前的时候,他是无量差别;但是他摄用归体的时候,他回归到一心真如的时候,法法销归自性的时候,那是一种无差别的意境,一切合同。忏公师父他回到佛堂一打坐时,正念真如的时候,那是一切合同;摄用归体把心带回家的时候,那又是一个平等的法界。在平等当中又种种法门得无差误。

前面是讲菩萨的摄用归体,这地方是讲菩萨的依体起用。当一念心性开始观机逗教的时候,这个众生应该是用慈悲摄受、应该是金刚怒目,他的表达方式不会有差错,该怎么做他还怎么做,不会有差错,离痴乱行,不会有愚痴错乱的情况发生,菩萨的禅定转深了。

善现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这个地方是讲到第六般若波罗蜜:「则于同中显现群异」,菩萨度化众是理不碍事,“同”就是前面说的合同。他在一念平等心当中,他能够显种种差别的相状。你看那菩萨早上现慈悲相,他晚上会现怒目金刚相,现各式各样的相。一念平等当中现差别相,理不碍事;他可以现种种差别相当中,他的内心又能够平等不二,事不碍理。则于同中显现群异,叫理不碍事;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叫事不碍理,叫「善现行」。菩萨的空观假观的智慧在心中的操作非常的熟悉,理事无碍。他能够同中现异,异中见同,叫「善现行」。菩萨在理跟事之间,他能够善巧的显现。

无着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着行。

这个地方是讲方便波罗蜜:“如是”是承前面善现行的功德,前面的菩萨理事无碍,真俗圆融。从理事无碍当中慢慢慢慢能够达到事事无碍,乃至进步到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他能够把一个广大虚空,能够容纳在一个小微尘当中,大中能够现小。而且在一一微尘当中又能够现十方世界,小中又能够现大。现尘现界,能现跟所现;如果是小中现大,那能现的就是尘,所现的就是界;如果是大中现小,能现的就是界,所现的就是尘。总而言之,能现所现彼此间不会互相的破坏。不会互相的破坏就是说,他小中现大,它大的相、小的相不会破坏,但是还是显现,不会坏小相大相的假相,名无着行。从前面的善现行是理事无碍,无着行是事事无碍,小大无碍。

尊重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这个是愿波罗密:这个地方的“种种现前”是指前面的善现行跟无着行。善现行的特点是理事无碍,无着行的功德是事事无碍;尊重行就是他能够把前面的理事无碍跟事事无碍的二种的功德妙行,随修一法都合乎第一波罗蜜多,他都能够把它会归到一念成佛之道的菩提道行,法法会归到一念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道行,叫「尊重行」。为什么叫尊重?因为这个菩萨他的菩提道心,经过前面的理事无碍,他该现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现什么相他的心还是平等。

所以他的心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合乎中道第一义谛,特别的可尊可重。他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道心,菩提心当中摄持了理事无碍的功德,也摄持事事无碍的功德,这个菩提心是特别值得我们尊重,叫「尊重行」。愿波罗蜜多,这时候他的菩提愿,已经不是普通的愿,是种种现前,他随时可以现理事无碍,随时可以现事事无碍的功德,愿波罗蜜的菩提心特别的殊胜,叫「尊重行」。

善法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力波罗蜜多」。《唯识学》讲力波罗蜜多,菩萨的“力”有两种:一个是禅定力,一个是抉择力。但是《唯识》的《成唯识论》的解释,“力”是偏重禅定这一部分。就是你在修止观的时候,遇到障碍你要坚持,那种行力的坚持。但是在这个地方的“力”,它偏重在智慧抉择力,而且是属于善巧的智慧,我们待会再说明。

喜欢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垂涎短命夫君遗产,可他不死咋办年代:穿成炮灰真千金狂撩无嗣男主后,娇媚宿主顶不住穿到1983,我成了最强丑妇夫人会读心,主君嘴都笑烂了美女的超级保镖守墓人,驾驭百诡,横扫诡异世界当男配觉醒后,主角们都废了养女妖开青楼?这书生不干人事啊这个沙雕忒繁忙,坑人虐渣一起抓顶级豪宠!小可怜靠吃瓜火爆综艺九劫剑仙乡村少年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上卿有疾绝世刀尊玩家降临,还好我有穿越模拟器三国:曹魏有仙人我是风水师农门长姐有空间
经典收藏穿成被炮灰的小可怜,我摆烂了地府兵戈摄政王轻轻宠!娇养白月光退婚了胎穿侯门神医嫡女她福星满照千亿宠妻潜龙密档:古城迷境卧底仙门肝属性为她沉沦,撩欲少爷独宠小白花三界棺逆天魔妃太嚣张我家执行官有点冷系统带我在古代,走上人生巅峰下毒害我?废了侯府让你家破人亡魂道通天狼王捡娃之内定小狼妃长嫂为妻,我娇养了未来首富带着两奶宝扑倒残废总裁后,我马甲被爆了煜清谣圣主的提瓦特之旅重生后,我成了公司亲闺女?
最近更新玄魔之仙无限侵蚀剖腹惨死后,拒渣男,嫡女拽又飒穿成京都第一美人,我躺平了仙路尽头终是熵上姜盗墓:谁还不是个大佬凤掌九州父子火葬场,简小姐绝不回头程总别追了,姜秘书不复合不原谅命定反派之恋爱脑神女精神失常御神天宗拿我当冤种,侯府主母另谋高枝论养好虫族的可行性重生1978,老婆我不回城了四合院:你的报应就是我太初入凡尘七零科研:小娇妻又晕倒了火影千手传说之龙威崛起京夜有情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