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半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郑渭终于对黄河下游的水情和地势有了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他不辞辛劳地奔波于黄河两岸,实地考察、测量、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之后,郑渭开始精心构思治水方案。他深知,要想彻底解决黄河水患问题,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他终于提出了一套详细而系统的治水方案。
这套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分流导滞,固本清源”。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疏通旧河道、挖掘新的分流渠等措施,将黄河水合理地引导到其他地方,从而减轻主河道的压力。
同时,在关键地段设置防洪设施,引导洪水,避免洪水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郑渭还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
他邀请了众多水利专家和学者参与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方案。
萧谨言对郑渭的方案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他对郑渭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深感钦佩,同时也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萧谨言决定将这个方案上报给皇上。
皇上对黄河水患问题一直非常关注,当他看到郑渭的方案时,眼前一亮。
他对这个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非常赞赏,认为这是一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患问题的好方案。
经过一番权衡和考虑,皇上最终决定采纳这个方案,并下令立即实施。由萧谨言负责监督。
郑渭得知自己的方案被采纳,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肯定。
他坚信,只要按照这个方案认真实施,一定能够彻底解决黄河水患问题,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为了确保险工段能够经受住洪水的猛烈冲击,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将“埽工”与巨石巧妙地结合起来。
埽工,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水利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树枝、芦苇等易获取的材料编织成捆,然后再用泥土和石块进行加固,最终形成一道坚固无比的堤坝。
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历经岁月的考验,依然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领域。
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要想让堤坝真正坚如磐石,还需要给它增加足够的重量和稳定性。
于是,他决定在埽工的基础上,再加入大量的巨石。
这些巨石不仅可以增加堤坝的重量,使其在洪水的冲击下不易被冲垮,还能进一步提升堤坝的稳定性,让其能够稳稳地矗立在黄河岸边。
萧谨言心里清楚,仅仅依靠加固堤坝,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患问题,还必须从源头上入手。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萧谨言发现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这是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即使加固了堤坝,也难以长久地抵御洪水的侵袭。
有鉴于此,萧谨言当机立断,下令黄河中上游的各个州县,广泛种植林木。
他深知林木具有强大的固土保水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的下泄。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缓解下游的泥沙淤积问题,还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这项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朝中不少官员对其表示反对,认为这是一项耗费巨大且收效甚微的工程。
萧谨言与郑渭提出的“分流导滞,固本清源”的治河方略,在朝堂之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反对之声并非空穴来风,其理由具体而尖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 耗资巨大,动摇国本
这是最为关键且极具说服力的反对理由。
户部尚书率先发难,只见他面色凝重,手捧一本厚厚的账本,如捧着千斤重担一般,痛心疾首地向众人陈述道:“丞相所提之策,据初步估算,所需耗费之银两竟高达八百万两以上啊!诸位大人,这还仅仅只是初步估算而已啊!如此浩大的工程,历经数年之久,其间所需的后续投入恐怕更是难以估量啊!
而今,国库岁入虽尚算稳定,然边关军费、各地官俸以及皇室用度等,无一不是依赖于此啊!若是将半壁国库都倾注于这一场战役之中,那么一旦北方有警,或者南方遭遇灾荒,朝廷届时必将陷入无钱粮可用的窘境啊!此举无异于剜肉补疮,实乃动摇国本之举啊,微臣万死也不敢附议啊!”
他的话音未落,朝堂之上便已是一片哗然。众多官员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皆认为此举实乃不计后果的一场豪赌,风险实在太大,断不可行。
二、 劳役繁重,恐激民变
工部有官员站出来质疑道:“丞相大人,这治河工程可不是一件小事啊!要知道,治理河道需要征发数十万的民夫,而且耗时数年之久。
如今百姓们才刚刚得到一些喘息的机会,如果再兴起这样的大工程,强行征召壮丁们离开家乡,到那苦寒水险的地方去服役,其中的艰辛程度简直难以想象啊!”
这位官员越说越激动,他接着说道:“更可怕的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当的处置,比如克扣工钱、虐待民夫等等,恐怕就会重蹈前朝的覆辙,激起民变啊!
到那个时候,河患还没有平息,国内却又发生了内乱,国家岂不是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吗?”
为了增强说服力,这些官员们还列举了历史上一些因为大兴土木而导致民怨沸腾、王朝倾颓的例子,以此来证明这样做的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喜欢状元的锦鲤妻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状元的锦鲤妻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