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吁天录

剑南生

首页 >> 英雄吁天录 >> 英雄吁天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仙宫侠盗刘星一剑朝天诸天:穿越武侠世界闹个翻江倒海王渊李诗涵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神雕:过儿你不要这样我有一柄打野刀武逆巡天司造化四象
英雄吁天录 剑南生 - 英雄吁天录全文阅读 - 英雄吁天录txt下载 - 英雄吁天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武侠修真小说

第一百五十一章 越女剑派.困于樊笼.袁门子弟.大义为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傅传书看着祖袒之、何灭虏、赵盾和满人志四人受制倒在地上,心中自是说不出的畅快,心想:自己将他们献于王爷,那么摄政王自是褒奖有加,更加对自己青眼有加,将来这位摄政王得有天下,自己便为世子——虽然他已有那多福安这位世子,可是目下他神智错乱,有时连常人也不如,所以这位多铎王爷虽有心废立,可是念在他是侧福晋晚晴所出,也不好公然废立,那样一来反而显得他心怀狭小,不是英雄所为,所以只有暂且搁置,只待将来事业有成,再行废立之事,这也是他良苦用心,只是这事情又不能说出口,只有让这傅传书暂任九门提督,以期牵制朝中四大顾命大臣:肃亲王和顺、和硕亲王舒尔哈齐、庆亲王端敏和那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上行走匡世衡;因为这四人都是大行皇帝当年驾崩前托孤于此,令四人保护少主,不让他人侵害,当然这“他人”二字不言而喻,指的自然是这摄政王多铎,因为当时皇帝已看出这位皇弟心怀二意,将来或许祸乱朝政,危及少主,所以便暗中托孤于四大顾命大臣,以后每逢危机便宜行事,如若发现这多铎有不臣之心,可以联合挟制,将其拿下,褫夺其王位,贬为庶人,子孙永不得听政于朝廷!可是和硕亲王知这位皇兄虽有野心,一时不得发作,所以也就没有联合其余三人发难,因为这摄政王心计诡诈,异于常人,如果稍有不慎,反为其害,所以权衡利弊,虽有待势而发之势,却也不可以冒然行事,那样凶多吉少,乃为不智之举,所以四人便在暗中窥伺这位摄政王的行为,寻找一击必中的机会,否则便有反噬的危机。

袁承天忽见这傅传书举手一支烟花信号弹飞腾而起,在天空中爆炸开来,形成一个“兵”字,这是招集军营人马前来的信号。袁承天心中一沉,看来师兄是要将他们一干人等押解到军营,而后再行处置,那么便是凶的吉少,恐怕难以活命;自己生死事小,只是那越女剑派的钟神秀掌门犹在他们手上,正不知关押在何处,生死如何?自己还要解救钟掌门,否则愧对“侠义”二字;可是目下情形似乎自身都难保,更遑论去保护别人?不行,自己怎生生个法子,制住大师兄,不让他奸计得逞!

他忽然想到自己身上有袁门名册,上面有着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分舵的舵主和弟子名姓和籍贯,可以说只要得到名册,那么按名拿人,袁门的天下各地分舵的势力不攻自破,可以说这名册至关重要,今日为着祖袒之、何灭虏、赵盾和满人志这四位忠义之后,自己只有冒险一试,不成功便成仁!他想到此处,再不犹豫,忽地身子一趔趄,貌似身子受伤痛楚,斜倒尘埃,有意无意间怀中名册掉了出来。袁承天这声痛楚之声引得大师兄傅传书转头来看,见到是袁门名册,心中又惊又喜,一个箭步窜来,便去抢地上名册。袁承天见状心中一喜,但是表面不显露,依旧显出愤怒之意,斜着身去拿,只是动作不灵便,不似傅传书身法灵便,先他一步,将这名册拿在手中,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心想:这可比拿下这四个人的功劳大的多,献于摄政王,那么只要按图索骥,天下袁门分舵舵主和门人弟子尽入囊中,可说是为朝廷除去心腹大患,可说是奇功一件,摄政王定然大喜过望,自己更加得到重用,想到得意处不觉眉眼都笑。他一脚将师弟袁承天踢翻在地,不再去理会,伸手沾唇掀开名册,要行先看一看其中内容,可是忽觉自己唇上有些麻痒,接着手指不听使唤,心中不由大惊:这名册纸张之上有毒!可惜为时已晚,接着便头脑一昏,人事不醒!——其实名册之上本无毒,只是袁承天临时起意才悄悄地涂地——本来他不惯使此等宵小伎俩,可是为了救祖袒之他们也顾不得什么江湖道义,因为事急从权,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只是这并非是害人性命的毒药,只是可以致人人事不醒的迷药,只是药力更强而已,一时害人不得。

本来这傅传书不应该如此轻易着道,只是他贪念心切,一时忘乎所以,所以才着了道。远处传来马蹄嘶鸣声,看来军营中的清兵转眼便至。袁承天见情势危急,自己虽可行动,但说到要背负四人而去却也不能,看来只有冒险一试,自己先行将他们四个人藏在附近山洞,自己再引清兵而去,这样才有脱险的可能,因为清兵决然不会想到还有人敢藏留在此地,所以危险之地也是最安全的。他想到此处,便将何灭虏他们伤势较重,行动不便,搬至旁边一个山洞,然后用乱树遮挡。忽然他瞥见傅传书来时所乘之马,心中一喜,心想天助我也!更不多想,将伤势尚轻的祖袒之搬上马匹,然后自己翻身而上,控缰在手,眼见清兵已可瞧见,便双腿一夹马腹,向着北方而去。大队清兵为首之人,只知上司放这烟花信号,是有乱党忤逆之人在此附近,至于是几人,他又怎么会知道?事到临近,见到有人骑马绝尘而去,而所骑之马正是上司——九门提督傅传书所乘之马,又见这长官倒在地上人省不醒,似乎遭人暗算,便想到适才逃逸之人,便大声喝令一干清兵追去。他则让傅传书运回军营,过不多时傅传书醒转——因为袁承天不欲加害这位大师兄,所以下毒便轻,否则尽可以要他性命,只是念在同门之谊,又且是师父的遗子,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害他性命,只希望他有朝一日幡然醒悟,重新做人;只是这实在过于困难,因为有时人的行为便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是在袁承天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这奇迹出现,不想同门相残!可是有时事情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往往以悲惨收场!

一队清兵向袁承天逃逸的方向追去,只是有一节他们忘了——袁承天座下可是他们的上司长官九门提督的座骑,可是这匹马是万中无一的绝世好马,所以脚力非常,日行千里虽不至于,但是五百余里却是绰绰有余,所以但见尘土飞扬处已不见踪影。袁承天拍马前行,心中盘算将他们送到通县袁门分舵之处,暂行安置,因为他还要回京城探听越女剑派钟掌门钟神秀所关押之处,再生法子救她脱却樊笼,否则他便无心袁门事业!

袁承天将这祖袒之放在通县分舵舵主洪大通之处,交代几句话,自然是要他们小心照看这祖袒之。他又折而复返,带着分舵弟子所驾马车将藏于山洞之中的何灭虏、赵盾和满人志他们一一搬到马车,交代这名弟子一路小心在意,将三人亦送往通县分舵。这一切料理完了,袁承天觉得疲惫不堪,便一拍这马匹,让它自行离去,因为待在身边多有不便,更且容易显出破绽,因为这马可是万中选一的健马,不是寻常人可以拥有的,还是不要为是,否则露了行藏多有不便。

这日天寒,袁承天戴了毡帽,压低遮住自己的本来面目,不为人察觉。没想到天晚时分天空竟自下起了雪,不一刻便是鹅毛大雪,扑天笼地,好一场大雪,一时京城大街便行人稀少,有的店铺见了便早早打烊。袁承天在一家小酒馆要了一壶酒,一碟蚕豆,一碟卤蛋和一碟咸豆皮,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心中想着这越女剑派掌门人钟神秀的事。

店伙计眼见天色不早,浑浑沉沉,已到酉牌日入时分,天色已暗,眼见街上行人极少,店中只有袁承天一个人饮酒,看情形还要待下去。店老板便催伙计打烊。店伙计见袁承天气宇非凡,透着冲天之志,一时半刻也不敢上去催他。袁承天也察觉到时辰不早,冬日天黑的早,再加上今天忽然又下起大雪,顾客更是少的可怜,刚刚走了几个人,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便自起身会了钞,见外面的光景,大雪没有丝毫要停的迹象,心想:还是找处栖身之处,正自站在屋檐下想着是去客栈打尖还是暂回袁氏祠堂过一夜,不防长街一头有脚铃声响,不觉心中一怔,心生好奇,只是心中想到这夜色苍茫之中又有什么人来?

店伙计本来已是上了一张门板,还要上时,听到这动人心魄的脚铃声也是神情为之一怔,好奇心催他伸脖子向响声张去。只见大雪纷扬曼妙之中,只见从长街一头走来一队白衣女子,通体的白衣白衫,手中擎着一朵白莲,不是假的而是真的,不由让人啧啧称奇!——莲花本已在秋杪之时便枯萎凋谢,可是此时是数九寒天,那有莲花,便是木本植物也是枯槁调零,——她们却是哪里寻得这莲花?可不让人奇怪?店伙计见了,神色一变,说道:“这不是那魔道白莲宗么?记得前年便来回京城,似乎是身降摄政王府……”袁承天心中一动:现在白莲宗掌门可是郑萧萧——郑姑娘——不知她此来京城却是为何?——难道是摄政王礼聘而来,因为放眼天下,似乎也只有摄政王有此能为,招揽天下英雄为己用?不知是不是?他心中犯嘀咕。

这干白衣女孩,人人神情肃然,无喜无嗔亦无怒,神情说不出的淡然。她们人人脚上有银铃响动,在这寂寥的时候,让人心中为之一震,说不出的感受。其后更有一女孩按箫吹动,一曲音律如近如远钻入人的耳膜,受众定力不够,便觉烦燥恶心,可是对于身有武功之人丝毫不受影响。袁承天丝毫不为所动,店伙计却是不能。袁承天出手抵他后背命门穴,以无上之内功心法传入。店伙计便不觉得心烦意乱,脸上显出平和之态。袁承天这举动一一尽被吹箫女孩看入眼中,脸上闪现一丝不意被人查察的神情,稍停一下又自吹箫前行;其后是一乘软轿,白纱透过,似隐还无,可见轿中是一位妩媚多姿的丽人——不问可知自然是为她们白莲宗的掌门——郑萧萧!

袁承天透过压低的毡帽檐可见白纱依稀中可见郑萧萧慵懒地斜倚在软轿之中,神情似乎忧愁,不得开心颜,只不知她心中惦念着谁?

袁承天不欲多事,见她们一干人行径这店门,便又下意识有意无意又拉低了帽檐。她们的脚铃和着箫声远去,消失在大雪茫茫之中,那箫声都在空中依旧萦绕,久久不去,让人心中忽然生起悲凉,一种说不出的忧愁况味,是人生的舍离别,抑或是……店伙计感谢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

他又抬头见天空中盘旋的雪片,心想:那年伊犁大城也是这样大的雪,当时为躲避敌人追杀自己和清心格格一起滑雪犁从万丈悬崖冲下,只为不让苏和泰和红智上人所拿;现在想来还有些后怕,如果当时二个人不幸死了,那么袁门便无人领导,自己可不成了千古罪人?只为一己之私,竟置天下百姓于何地?竟置袁门于何地?此时他的头脑深处又传来那句诗: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两处相思同淋雪,也算此生共白头!不由得泪水涟涟,只因为他从来都是多愁善感,一幅悲天悯人的心肠!有时总是忘过去不掉,这也是他异于常人之处!

他漫无目地,不知怎么又来到这袁氏祠堂,只见在大雪裹挟之下又自显得凄凉无比,当初嘉庆皇帝当政之时便令户部出银钱整葺这袁氏祠堂,因为皇帝心中敬重这位袁督师,——虽然他一生都是与他们满洲人为敌,而且临刑之前还心心念念不忘于兵守辽东,所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他怔怔出神之间,又自想起自己这多年奔走尘埃,四处倡议天下各派“反清复明”可是附和者寥寥无几,也许世人都已对那事业不抱希望,因为每次起事都是功败垂成,便是当年的复明社帮主丘方绝不也是一败涂地,以后虽也此起彼伏,奈何都是祸不旋踵,被清廷一一扑灭,以至于世人的心都已死了,也许气数未尽,该他满洲人坐享天下;虽然希望渺茫,可是在袁承天心中依旧有故国朱明之梦,他坚信终有一日汉人可以恢复天下,只是目下却不能够,因为放眼天下也只有袁门一家独自行事,而其它帮派充耳不闻,也许他们惧怕朝廷迁怒于己,那样便祸临己身,得不偿失,所以天下寂然无声。

袁承天想到自己终究一事无成,不由长叹一声;这一声长叹之中夹杂着不甘的气息,因为想起这百多年间,多少英雄仁人义士为了心中的追求不惜大好头颅,自己这些挫折又算什么?所以他这一声长叹之中不甘的意味多些,忍看河山腥膻,能不痛心疾首!想起袁督师的诗:四十年来过半身,望中只树隔红尘。如今着足空王地,多了从前学杀人!他不自禁地喃喃说出口,一股壮志不酬空嗟叹之时!忽然身后有人道:“袁大哥,你莫非也要学袁督师那般英雄豪气:多了从前学杀人不成?”

袁承天听这语声婉转如意,心为之动,转头却见白雪之中伫立一女子,白衣胜雪,绰约如仙子,只是眉眼愁苦良多!看袁承天的神情似怨还恨,仿佛有无限心事欲诉衷肠不得,一时难为人先。——原来便是那白莲宗主郑萧萧;她不远关山迢迢,只为来京一见袁承天袁大哥,因为心中有执念放不下,人生世间多是情字断人心肠,毁人前程!其实此行她是受那摄政王之礼聘而来,否则又岂能在京城长街招摇过市,旁若无人?她之所以答允摄政王之邀,一半是盛情难却,因为此时摄政王权势如日中天,威加海内,便是皇帝有时也要言听计从,不敢忤逆他的意思,更何况她白莲宗只是江湖中一个门派,势力再大也大不过朝廷;更为紧要的是她心中念念不忘于这位袁大哥,因为世上之事便是这种不可理喻的情形,喜欢一个人偏偏不需要理由!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人生永远充满了爱别离!有时想来,人生不过悠悠一场大梦!

袁承天见到她眼中的怨恨的神情,一时怔怔然,不知所以!心中一片茫然,心想:我也只是寻常,何苦连累她们对我执念?假如有一日我不在这世上,身体发肤飘泊在大海之中,不知她们会不会伤心欲绝?该当对天长泣!我之一生,永远在罹难忧患之中,不知何时才是停歇?

郑萧萧见袁大哥神情有种说不出的古怪,心中不觉痛楚,竟扑来伏在他宽广的肩头哭泣起来,犹如梨花带雨,那有一派掌门的威严,仿佛邻家小女孩的模样!不知为何他也是心中酸楚,泪眼朦胧,竟不知如何说话慰藉于她。两个人便这样在这茫茫大雪之中只有相对而泣,一时竟而忘情,任由这大雪飘洒在身上,一时两个人都眉眼覆盖了厚厚的雪花。

忽然郑萧萧收了泪水,只见袁大哥依旧如往昔般显得坚毅刚强,似乎世间再无事情可以打动他的心,只因他从来关心别人胜过了自己,不知自己才是世上那个可怜的人!只因他从来悲天悯人,不为自己,总是关心别人胜逾自己。今日一见袁大哥,先前的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似乎只有相对而泣!

身后有脚步声响,有人踏雪而至,见到两个人如此情形,不觉怒火中烧,心想:小师弟何德何能,偏偏受人眷顾?而我身居高位,却不得有人眷顾,更可恨者是那位自诩清高的清心格格对自己连瞧都不瞧,而对表师弟却心心念念不忘,你说气人不?原来傅传书自从被毒昏倒,被赶到兵士救至兵营,待他醒转对自己大意失荆州懊恼不已,本来唾手可得的事偏偏因自己大意忘形而得而复夫,所以心中气愤之极,竟迁怒于手下兵士,令人将那些赶去救他的兵士重重笞打一顿,因为在他看来全是他们迟来赶到,才至让那袁承天走脱,而且祖袒之他们也不知去向,自己空自忙碌,本以为大功一件,可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说他能不气恼?那位受刑的兵士本来以为可以得到上司长官的褒奖,谁想却遭这无妄之灾,所以心中便抱有怨气,只是一时不得发作,寻机将来报这笞打之仇!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暗暗将这仇恨记在心中,只是受刑之后还要陪笑,佯作毫不在意,因为他知道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的道理,目下也只有委屈求全,以待将来一有机会复这日之耻,所以不动声色。傅传书命人打过这兵士,过了一日因有事务也就忘了!可是这件事为日后便埋下祸根,只是他并不觉得如何,心想:只不过惩戒手下一个小小的兵士而已,又值得大惊小怪?

他对这位袁师弟怀恨在心,便命令手下得力亲信四下侦得这袁承天行踪,得讯之后便巴巴地赶来,要新仇旧恨一并清算,否则难出他心中恶气;不意又撞见他和郑萧萧如此情形,心中更是恼怒非常,便大声喝断他们二人的卿卿我我的举动,因为这实在让他心中着恼!

郑萧萧瞥见这傅传书气急败坏的神情,便知情由,不由得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九门提督大人,难怪这么大的火气!”傅传书道:“郑掌门你大约不会不知道他可是朝廷要拿的忤逆乱党?朝廷明文禁止你大约不会不知道?今次王爷重金礼聘而来,不是让你和乱党卿卿我我的,是助朝廷剿灭他们的!”

郑萧萧见他气急的样子,不怒反笑道:“我岂又不知道,却要你说!”傅传书气得一顿足道:“你……”一时脸色气得煞白,更不说话,呛地一声已然抽剑在手,剑指郑萧萧大声道:“你莫要以为你是白莲宗的掌门,我便奈何不得你!”郑萧萧道:“傅大人你现在是有司衙门的官员,江湖你大约也不必过问。你想将这件事禀告摄政王,我也无权干涉;只是有一点你要明白,王爷用人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怕你去告状也是无用!”傅传书气得身子一抖,出言便不可气,斥道:“死丫头,先前我念你是白莲宗掌门,我尊你一声掌门,现在你不识相,傅某人也没必要可气了。”

一直不说话的袁承天见大师兄咄咄逼人的姿态,便舍了郑萧萧,跨前一步说道:“大师兄你怎么老是执迷不悟,与天下正道英雄为敌,总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回头是岸,你悔改吧!”傅传书冷冷道:“什么?袁师弟你要我放弃眼前所得之物?那是决计不行的,我好不容易做到了九门提督之职,是天下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你却要我放弃,未免太过儿戏!我志不在此,志在天下,将来这天下都是我的,那是大地皆在我脚下,看谁人敢说半个不字?生杀予夺皆在我手!袁师弟想想那是何等的威严?”

袁承天不以为然,却道:“心术不正之人纵使得有天下,只怕也不长久,因为正义长存,奸邪必不久长,何则世上岂不人吃人?”傅传书听了不由仰头长笑,笑声之中带着轻蔑,说道:“你说天道好还?那么满洲人当年得有天下,又自杀了千千万万的汉人无辜百姓,岂又见得天道好还了,至今还不是一样坐有天下?你说做好人好,还是恶人命运更长久些?”袁承天听他所言却是不差,天下却是如此,便如袁督师一心为国为民,结果却落得尸骨无存,而今想起不由让后来英雄者泪满襟,可见那“天道好还”未必可信,有时恶人反而命运长久,而忠义之人反而命殂,不知是天公有意为之,还是命数使然,似乎不可得知!

傅传书见袁师弟沉吟不语,手中长剑一抖,忽然厉声道:“袁师弟你只要交出袁门名册,师兄我便放你走路,否则今日你难逃公道。”他伸手一指,只见不知何时背后已出现黑压压的清兵,个个都是弓箭在弦,那羽箭的头在白雪映照下闪着蓝汪汪的光,在这万千弓箭手虎视眈眈下,只怕袁承天纵使武功在身,也是难以轻易脱身。郑萧萧眼见众清兵枕戈待发,心中也不由惶张,因为她还从来没见过这阵仗,心想:难道今日我和袁大哥身陷险境,至于脱身只怕也难!

傅传书瞥见这郑萧萧脸有惶恐之意,心中一喜,又说道:“袁师弟念在你我同门之谊,只要你交出名册,我担保你安然无恙,否则我可手下无情!”袁承天岂能答应他这要求,要知道名册关乎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袁门三十万兄弟身家性命,他又岂能为了活命而置千千万万兄弟于不顾,天下焉有是理?所以他断然不会答允大师兄这无理要求。傅传书见袁师弟不为自己言辞所动,不由冷笑道:“袁师弟,师兄我仁至义尽,你却不为所动,那么一切恶果你可不要后悔?”

袁承天道:“人生世间所为何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乾坤浩然正气,为自古而来英雄榜样!世间正义不常有,所以可贵;人间正道不平,所以沧桑人间!生时但求问心无愧,何惧生死?古往今来,有人名留后世,有人声名狼藉,所以太史公曰:有生于鸿毛,有重于太山者也!我辈当取后者,不为朝廷缇骑所累,义之所在,排难解纷,侠之所为,反而胜于那些籍籍无名之辈!”

傅传书见这位小师弟似乎要倔强到底,不为自己言辞所动,心想:看来他要一意到底,不知进退。转头又见这位白莲宗主郑萧萧情真意切地看他,不觉心中股无名怒火又自燃烧起来,心想:我那点不如这位小师弟,偏偏他可以得到青睐,自己却被别人弃之敝履,你说气人不?他不觉又冷笑起来,说道:“师弟你要做那生死不惧的英雄好汉也由得你,只不过今日你难逃公道——缉拿天下乱党是我职责所在,你可莫怪师兄无情!”

郑萧萧见他眼中杀机一现,心想:看来他杀人的心已起,旁人的话他也未必听得进去,只有武功见真章,只不知袁大哥和他谁更加技高一筹?她心下不由得悸动。袁承天道:“师兄你现在已是朝廷命官,身为九门提督,职责护卫皇家的安全,我又岂会怪你,我们交手也不必故念旧情,只因现在你我已是各为其主,所以不必念着旧日情份!”傅传书听袁承天如此说话,不知为何心中一动,心想:难道上天非要我们同门相残不可?

这时雪片又大,在天地之间笼罩,一时仿佛换了世界,只是人的心境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只是不说口,因为现下的情形已无需多言!

傅传书掌中长剑刷地一下,一式“剑指天南”作势欲起,低喝道:“师弟,请出剑!”袁承天却道:“我念你是昔日同门大师兄,所以只以双掌抵敌,决计不会出剑。”因为他知道自己背后的这柄轩辕神剑乃是不世出的神兵利器,杀人无算,正所谓:剑已出鞘,必要杀人;所以他虽口中说着出手不要故念情谊,可是他却然做不到,心中依旧敬他是为大师兄,便是他怎样忤逆不道,自己也绝不率先出手,那样实在有违他的本性!——只因为他一向怀天下,总是念着别人的好,却然忘了自己身世可怜,无人助我青云志,只有世上别人诽谤,见他可怜便欢喜,一旦事有所成,便私谤于他,似乎他只有一直罹难忧患中才附和他们的心意,否则人人意难平:一个小乞儿竟可以做袁门少主,而且领导天下三十万之众,遍及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可说势力非凡,影响之巨,隐隐有远迈丐帮之势,可说一时风头无两;他这样的成就岂不让生嫉,这岂不就是世人的通病!

郑萧萧见这位袁大哥总谦让着别人,完全没有放手一搏的姿态,心中不免担忧,便走近悄悄地说道:“袁大哥我看你这位昔日同门大师兄眼中满是杀机,你可要小心在意,千万不可怀妇人之仁,否则可就糟了!”袁承天见郑姑娘满心期待的神情,心中不由一动,说道:“郑姑娘你放心,我会小心在意的。”他一向说话惯了,只以郑姑娘相称,而不相称郑掌门。郑萧萧见袁大哥这样称呼自己,莞尔一笑,心中甜蜜,因为显见袁大哥并未把自己当外人看,自己在他心目之中一如先前的样子,所以她心中不禁喜乐。

这一切被傅传书看得真切,更是咬牙切齿,不再迟疑,长剑刷地刺来。袁承天见师兄这一剑凌厉的剑风砭人肌肤,隐隐生痛,显见大师兄真的动了杀机,不再故念旧情,那么自己似乎也不必宥于师恩难报,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自己完全可以放手一博,因为今日今时已无后路可退,又况且还有这位郑姑娘,他怎么也不可以折戟于此,否则自己可万分对不起这位郑萧萧郑姑娘!想到此处,不敢稍有大意,处处防着大师兄的杀招。他欲寻机将大师兄掌中长剑拿下,然后要挟其性命,迫其就范,让他身后万千的士兵闪开一条道路,这样他和郑萧萧才可以脱身而去,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傅传书岂又是等闲之辈,看出这位小师弟迫切需求,心想:你想携这郑萧萧你们二人脱身而去,我偏偏不让你们如意。所以他手中长剑每每都是险招,决无容让之意,显然是志在必得之势。郑萧萧见袁大哥被傅传书迫于险境,见到几次长剑堪堪刺到袁大哥要害,不觉惊呼出声,心中直埋怨这位袁大哥为何老是忠厚待人,可是别人却视他为可欺,别人从不念着什么仁慈!只是纵使自己再怎么着急也是无用,只因为这是他们二人之间的斗争,自己决然不可以下场,否则既然袁大哥不败也处于不堪的地步,难免落下口实,所以她只有空自着急。

傅传书因为手中有利器,而且又施展本派的无上剑法,所以不免占了先机;而袁承天只以一双手掌对敌,相形见拙,便有所不能。傅传书见自己已迫得小师弟只有躲避的份,似无还手之力,心下不免得意,心想:今日你不交出名册只怕也难?手中长剑去势更加凌厉,不免有急功近利之嫌;只是他有一点忘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所以当下看似袁承天身陷危境,似乎危殆之极,可是却是否极泰来的绝好机会,正是反手一搏的时候!

傅传书忽地长剑去势如虹,看来袁承天已是避无可避,只因身后是块巨石阻路。眼见得这一剑非将他钉在当地不可。岂料袁承天忽地左手食、中二指并拢,挥手点出,正是“乾坤一指”中的“跃龙于渊”一股凌厉的杀气直迫傅传书眉间穴,因为二人相距不远,所以情势危殆。傅传书怎么也未料到小师弟忽出奇招,一时杀他个措手不及,只有折剑回来自救,可是袁承天岂能让他有自救的机会;蓦然右手又是“乾坤一指”中“再见轩辕”,这招更是奇崛是从决无可能的方位攻击其背后命门穴。这下招式实在出乎意料。傅传书怎么也未想到这位小师弟忽起奇招,绝处逢生,本来自己已有胜算把握,不料这位小师弟却反败为胜,这一下实在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其实都在情理其中,因为人身临险境,往往会出奇制胜,天下事往往如此,所以也就不足为怪了。

傅传书本欲回剑自救,反刺袁承天,怎耐指锋已到,正中其命门穴。他但觉受力不住,心中真气一泄,手自不听使唤,当地一声长剑落地。袁承天跃身上前,欲挟持迫令官军退后,不料大雪寒风中嗖嗖地射来羽箭,让他不能前进。这时官军之中有一道士仗剑而出,大声道:“住手。”声至、人至、剑至只见他手中长剑在大雪中去势不衰,拦住了袁承天。

袁承天仔细一看都是效力于摄政王的武当派掌门无尘道长赵天横,——原来摄政王多铎怕这傅传书升任九门提督力有不逮,所以便委派这武当派掌门赵天横听命于帐下,便宜行事,应对危机,不想今日却是正当时。他大步而出,身子前跃,迫其闪开,不能拿这傅传书。

这赵天横身为武当一派掌门,武功自有独到之处,否则也不能做这武当掌门。只见他掌中长剑到处真气迫得雪花纷纷避之,可说是当者披靡,可说这剑招上的造诣非同小可。袁承天于长剑之中闪身而过,知道今日不能善罢干休,还要全力施为。正在此时只见远处大雪茫茫飘扬之中有十几名女弟仗剑奔来,手起剑落之间已是劈倒几名张弓欲射的官军。众人都是一怔,心想:怎么又来了这干人?袁承天也是神情一怔,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一名持剑女子奔近,只见她清丽脱俗,眉眼之间透着江南水乡的灵气,虽这一路久经波折,本来北地就是苦酷之地,更兼目下已是数九寒冬,所以风摧人面,不免面目沧桑,可是依旧掩不住江南女孩的风韵。袁承天见是越女剑派的门人弟子,心中不由一动,不由说道:“你们怎来也来到京城?”

一名越女剑派女弟子仗剑执手为礼,说道:“袁门少主急人所难,前来此地搭救我们掌门,置生死于度外,可说是义薄云天;我等虽为女子,怎甘人后,自然也要前来,便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又何惧哉!”袁承天见她说得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样子,心下肃然,说道:“我也只是做了份内之事,谈不到什么义薄云天,此之侠义前辈可差的远了。”赵天横不意闯进这越女剑派的人,不觉情急,说道:“现在是杀人战场,岂又是卿卿我我的地方!”他说话全然是性之所至,便不顾及别人感受。那名越女剑派女弟子见这赵天横本是正道武林,而今却甘心效命于朝廷,不觉心生鄙视,说道:“我辈武林人士当以民族大义为先,却有人恬不知耻,自甘堕落,是为武林之耻;将自己的邦国忘却,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忘了!当年蛮夷踏碎我河山,是多少天下人的心中隐痛,多少无辜百姓辗转于生死之间?上天何曾眷顾,可怜我汉家一旦蒙尘,便是不世之浩劫,人人流离中,人人生死间!记得家师曾说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乃是我辈侠义所为,可是放眼而今天下,也只有袁门可当此任,其它的门派也就罢了!我辈越女剑派虽是小派,名不见经传,可是也不甘人后,也要效仿古之侠义之人,排难解纷,义所当为,浩然正气留于天地之间!”

《英雄吁天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英雄吁天录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英雄吁天录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学大佬的末世生存手册医界圣手识谎者之绯色较量绝美女总裁的贴身保安从篮球火开始的诸天之旅从莉可丽丝的生活甜蜜军婚,兵王的黑客小娇妻【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九劫剑仙陈玄荣耀大中华盗墓:七岁小爷,开局发丘天官僵约:开始万尸朝拜,惊呆马小玲一剑朝天乡村少年诸天从有超能力开始闪婚最强军官,海岛易孕一胎五宝四合院:我何雨柱,高考逆袭人生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护国战神
经典收藏诸天,我的词条能升级萌狐休夫记三尺神明春深变成魂魄在仙界一步一回首琴棋剑侠传移魂成道我引魂人,开局暴打黄皮子神魔天下足智多谋小国师人道天尊凤灵凡人之向之礼传奇川川芒时归我对皇位不感兴趣综武,老子天下无敌沐雪寻仙西游,九九归一冰魄寒梅录
最近更新仙尊归来之卫道蓝星剑影江湖风云长生:从在天龙偶遇李沧海开始星辰重启佳人轻抚琴2潜龙乱世侠客无情剑影诸世轮回,开局买下江玉燕云之羽观影体:珠光远影霜华刀世界的映像综武:能看穿女侠恶念的我无敌了武侠:天下第二后倚天屠龙记江湖传奇之傲世剑尊乔峰:快意人生异界之国剑跑去深山做掌门孽世浮图在我有一个朋友的万界旅途剑影青
英雄吁天录 剑南生 - 英雄吁天录txt下载 - 英雄吁天录最新章节 - 英雄吁天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武侠修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