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六月,汉城的雨季裹挟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寒意,浸透了昌德宫的每一寸宫墙。庆会楼前的石狮子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檐角铜铃在风里发出断断续续的哀鸣,像是在为病榻上的君主定好的倒计时。
偏殿内,药气浓得几乎能掐出水来。明宗李峘侧卧在铺着白绸的病榻上,枯瘦的手紧紧抓着锦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细碎的喘息。他今年才三十四岁,可长期的精神压抑,加上近来的纵欲却是早已掏空了他的身体,脸色比床幔上绣的白梅还要惨白。
殿内静得可怕,只有医官诊脉时的轻响,以及大臣们压抑的呼吸声。
“殿下,”左议政李浚庆往前挪了半步,声音压得极低,却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世子早夭,储位空悬。若殿下如有不测,宗室纷争恐难避免,还请早定人选,以安社稷苍生。”明宗的眼珠缓缓转动,看向李浚庆。
他当然知道储位的重要性,顺怀世子李暊已经走了有段时间,那之后朝堂上关于立储的议论就没断过。勋旧派自然想推自己的人上来,而士林派则盼着从宗室子弟里选个贤明的,可他一直拖着,一是身子实在不济,二是总存着一丝侥幸,觉得自己还能生出个儿子。
“宗室……子弟,”明宗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有可用之人吗?”
“德兴君的第三子,河城君李昖,”李浚庆连忙回道,“此子年十五,性沉稳,好儒学,去年在成均馆的课业考核中列为首名。臣以为,可召他入宫服侍,若殿下觉得妥当,便可立为储君。”
明宗沉默了片刻,手指微微颤抖。他模糊想起德兴君的样子,只记得为人颇为低调,从不过问政事,而河城君这孩子,他倒是在宗室宴上见过一次,安安静静站在角落,不像其他子弟那样争着出风头。
“传……传河城君入宫。”
旨意传到时,河城君李昖正在自家书房临摹《论语》。窗外的雨打在窗纸上,晕开一片片墨痕,他握着毛笔的手很稳,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直到内侍气喘吁吁的跑进来,高喊“殿下有旨,召河城君入宫”,他才猛地顿住笔,墨汁在纸上晕开一个黑点。
“入宫?”李昖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几日宫里传来的消息,都说今上病重,此刻召他入宫,恐怕不是小事。他来不及换衣服,只是胡乱擦了擦袖口的墨渍,便跟着内侍就往外走去。
母亲追出来,塞给他一件防雨的斗笠,眼眶红红的:“路上小心,到了宫里,少说话,多听着。”
李昖点点头,拿上斗笠,钻进了等候在外的马车。马车在雨巷里穿行,车轮碾过积水,溅起一片片水花。他坐在车里,心跳得飞快。他有种预感,这一去,或许他就再也不是那个只知读书的河城君了。
入宫时,明宗已经快撑不住了。李昖被领到偏殿,看到病榻上的君主,连忙跪下磕头。明宗费力的抬了抬手,示意他起来,然后看向身边的首相:“孤……遗命,立河城君为嗣,待百年后,灵前即位。”
话音刚落,明宗的头便歪向一边,呼吸骤然停止。
殿内瞬间爆发哭声,医官上前确认,然后对着众人摇了摇头:“殿下,薨了!”
李昖此刻僵在原地,脑子一片空白。直到首相走过来,扶着他的胳膊,沉声道:“殿下,节哀。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即刻登基,处置先君后事,以安民心。”
六月的雨还在下,昌德宫的白幡很快挂了起来。
十五岁的李昖,穿着不合身的蟒袍,站在大殿中央,接受百官朝拜。他看着阶下躬身的大臣,看着殿外飘飞的雨丝,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得让他喘不过气。这就是他的王朝了,一个刚刚失去君主,还潜藏着无数危机的王朝。
新君宣祖即位的消息传遍汉城时,裴智彬正在星州自家府邸里练剑。他如今是勋旧派的新贵人物,但当听到宫内先行传来的,明宗驾崩、河城君即位的消息,手里的剑还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新君即位,那我等勋旧,可有措置?”裴智彬抓住前来报信的下属,急切的发问。
下属摇摇头,脸色有些难看:“听说新君即位,当即就下了旨,要选拔‘通晓经史、品行端正’的儒士入朝,还召了李滉、李珥两位先生入宫为自己讲学。看样子,是要重用儒生那边了。”
裴智彬的心闻言沉了下去,勋旧派在明宗朝好不容易迎来曙光,谁曾想却是回光返照。明宗病重时,他们还盼着新君能念及旧情,继续任用他们。可现在看来,新君宣祖要走的,却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果然,没过几天,宣祖就提拔了一大批士林派的年轻士子,担任各部门的要职。裴智彬也有了新职称,从镇守星州被调去了开城刑曹,从掌管一方军事的镇守,变成了处理刑狱的闲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被边缘化了。
更让勋旧派绝望的是,宣祖下旨废除荫补制。之前勋旧子弟可以靠着父辈功绩直接出来做官,现在却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入朝任职。这一下,勋旧派的根基可以说,是彻底被动摇了。
裴智彬去找昔日的那些京官同僚,想一起向新君宣祖进言,可大多人都选择了避而不见。只有几个士林派老臣愿意见他,却也只是劝他:“智彬,算了。新君心意已决,再争,也没用了。”
裴智彬却不甘心,他为了复兴家族,连妹妹都送进宫中,更是不惜充当明宗的手中刀。可现在,他连自己的星州老家都保不住,更别说守住家族了。就在勋旧派陷入绝望时,士林派内部也起了纷争。
李滉和李珥,这两位朝鲜儒学的巨擘,座下学生因为学术理念不同,渐渐分成了两派。
李滉主张“主理说”,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先有理,后有气”,弟子多是此前贬谪岭南(庆尚道)的士人,因此又被称为“岭南学派”;李珥则主张“主气说”,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理存在于气中”,追随者多是畿湖(京畿道、忠清道)儒士,因此也称“畿湖学派”。
学术上的分歧很快延伸到了政治上。岭南学派的年轻人,大多支持科举取士,认为官员应该通过公平竞争选拔,反对勋旧派的世袭制度;而畿湖学派的老儒们,则觉得官员任免应该循资历重考察,由上级层层选拔,这样才能保证吏治的稳定。
第一次朝堂争论,发生在宣祖即位后的第三个月。当时朝廷要选拔一批地方官,岭南学派的金孝元率先上书:“殿下,如今地方多是勋旧子弟,不学无术,欺压百姓。臣以为,当以科举取士,让有才能的人去治理地方,方能造福百姓。”
话音刚落,畿湖学派的沈义谦就站了出来,高声反驳道:“此言差矣!科举虽能选拔,可缺乏经验,到了地方,恐怕难以应对复杂的政务。不如让现任官员推荐下属,上级考察合格后再予以任命,这样既稳妥,又能保证官员的能力。”
“沈大人是怕年轻人抢了你们的位置吧!”金孝元毫不客气的回怼,“老臣,占着位置不干事,还不许年轻人上来,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为百姓着想?”
“胡言!”沈义谦气得脸色发红,“老夫为官三十年,治理过三个道,什么时候不干事了?倒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个个只会纸上谈兵!”两人吵得面红耳赤,朝堂上的大臣也分成了两派,互相指责。
宣祖坐在上首,皱着眉头,却没说话。他刚即位,根基未稳,还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最后,还是李滉和李珥站出来,才平息了争论。
李滉说:“科举取士与循资考察,并非不可兼顾。可先让科举人才去地方实习,由资深官员指导,待熟悉政务后,再正式任命。”
李珥也点头附和:“皆是为了国家,何必争执不休?当以大局为重。”
争论虽然平息了,可裂痕已经出现。
东西党争的种子,就在这一次次的争论中,悄悄埋下了。
裴智彬听闻着朝堂上的混乱,心里五味杂陈。他恨士林派夺走了勋旧派的权力,可又觉得,这些士林派自己都吵得不可开交,或许正是勋旧派的机会。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点希望,很快就会被彻底打碎。
阿苏惟将此前为了打通与女真部落的贸易,通过林巨正去拜访女真部落首领,一次次谈判,一次次让利,终于达成了协议。女真部落提供药草皮毛,李氏朝鲜提供粮草农具,在图们江南岸渡口进行交易。
可就在阿苏惟将与裴智彬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朝鲜新君宣祖却开始修建东北六镇了。
有鉴于,北部边境的女真部落频频寇掠,庆源、会宁等地百姓深受其害。大臣纷纷上书,请求修建城堡加强防御。宣祖采纳了这些建议,在图们江南岸设置会宁、富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六镇,还修筑了一条数百里长的城防,把整个边境都围了起来。
新修的长城像一条灰色的巨蟒,横亘在南岸,城墙上的士兵手持长枪,眼神警惕的盯着江北。这条好不容易打通的商路,就这样被一条长城给断了。女真部落的人还在江北等着,可林巨正与身边的物资却过不去。
林巨正想不到,原本负责维持商路的裴智彬,现在的处境比他还难。裴智彬当下正被士林派群起弹劾,有人说他滥用职权提拔亲信,有人说他收受贿赂私通倭寇。宣祖虽然没有立刻处置他,但也把他召进宫里,狠狠训斥一顿,让他往后闭门思过。
东北女真商路被断后,阿苏惟将的希望寄托在海上。李氏朝鲜的海防主要靠全罗道、庆尚道、忠清道三道水军,负责防御倭寇保护海上贸易。阿苏惟将之前和釜山浦打过交道,再加上星州裴氏和庆州崔氏的面子,对方也默许了他的海上贸易。
可没想到,宣祖即位后,连海防也收紧了。
三道水军接到上峰命令,加强对海上船只的检查,特别是对日本的往来船只,要逐一排查,不得遗漏。釜山浦会馆的人全部更换,新上任的是李滉的弟子,这些儒生对商人向来没什么好感,更何况是日本人,眼下更是连一丝一毫的通融都没有。
这下,阿苏惟将的海上商路,也断了。
更糟的是,原本正在朝鲜八道铺设的商路,也出了问题。
之前,靠着裴智彬的关系,得以在朝鲜八道铺设商馆,从汉城到釜山,从平壤到庆州,李氏朝鲜三都所在已然建设完毕。可现在,随着裴智彬的失势,士林派开始针对他的商馆。毕竟明宗靠着这条商路,当初可没少与他们联络花费。
阿苏惟将收到一封封急信,他坐在肥后国家中,看着桌上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的商路,已经被划掉了大半。他罕见的拿起酒杯一口喝干,辛辣的酒液烧得喉咙疼,却压不住心里的焦虑。
窗外的雨又下了起来,和他当初到朝鲜时的那场雨一样,冰冷刺骨。阿苏惟将走到窗边,看着城守阁下的街道,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忽然觉得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眼下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这一堆烂摊子。
阿苏惟将心里清楚,眼下他根本没有余地可以回转。李氏朝鲜东北的长城还在,海防的检查还在,裴智彬还在闭门思过,士林派还在争权夺利。他的商路,他的一切,都会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改变中,渐渐沉沦。
而在日本国内,与大友家为了上洛而深陷伊予国不同,当下的浓尾霸主织田信长,将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惊日本!
《战国小大名》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亦舒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亦舒读书!
喜欢战国小大名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战国小大名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