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人有俗语说人活于世吃穿住行,吃排首位。
“吃”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存的根本因素之一,许多卵生动物第一餐往往就是庇护自己许多时间的外壳,水里的鱼儿和虫子出壳后马上就开始寻觅食物,从吃开始忙忙碌碌的危险一生。牛、羊、狗、猫等等动物出生后眼睛往往还未睁开便会寻求母亲的哺乳也是天性,不用教授。
野生动物会选择恰当的时间繁衍后代,让后裔们生长在食物充足的时节,有丰富的食物和安全良好的环境其种群便能延续乃至扩大。
人与其他物种共存于这片天地之间,人之“吃”亦是天性。人号称为万物之灵长是因为人有创造力,是因为人有与天地万物争生机之能力。人之“吃”已不仅仅为了维持生存,是“贪念”“,更是登高变强之动力!
国家安稳兴盛,人丁必然盛旺。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是考量一国之实力的标准之一。
人类对繁衍同样很注重,很执着,子子孙孙无穷匮,族群和国家才有持续拼搏的本钱,才能在一切争斗里站立到最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临近河流湖泊居住的人擅长处理河鲜食材,临近山林生活的人擅长辨别、采集和处理“山珍野味”,临海而居的人擅长处理包罗万象的海产,草原上的人自然是以牛马羊和耐寒的麦类为食。对食物和菜肴处理、制作和保存的方式通过口耳传授乃至记录成册的“秘籍”便是“菜谱”(“食谱”)。
“菜谱”的多样性就是一个族群或者国家雄厚历史积累的体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菜谱”受地域环境和气候影响限制特别严重,只有强大的、聚拢天下资源的大陆帝国才机会诞生数之不尽的美食,让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能出现琳琅满目的美食就不太可能!比如桑落岛群,比如欧洲的不列颠群岛。
捕捞或者采集海产是群岛和临海居住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欧洲早期发生的诸多次“海战”的起因绝大部分就是为了争夺海洋“渔猎”权。
寒湿多雨的不列颠群岛居民在“大航海”之前主要依靠海产以及麦面和豆类裹腹,牧场里饲养的牛羊和家禽,鲜嫩的水果和菜蔬那是尊贵领主们才能享有的特权。“大航海”之后欧洲崛起,英国也日渐强大。比麦子产量高十倍,比麦子更不挑地的马铃薯让欧洲的普通人终得饱腹无虞,此后欧洲大陆和不列颠岛上人口数量激增。其实欧洲很大一部分偏远、苦寒之地的人至今仍然以马铃薯为主食,因为欧洲适合大麦和小麦生长的肥沃之地也适合牧草的生长,牧场收益远比种麦的农场更高。
桑落群岛气候分明,有不错的平原和火山存在,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很适合种稻米,除了丰富的海产外群岛上居住的桑落人以稻米和豆类为食物补充。同为群岛国度桑落比英国幸运,因为它临近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度,桑落向宗主国遣使学习而摆脱原始落后,自号“小中华”的桑落从语言文字到日常穿衣,吃,住乃至行军打仗都受东方古国影响甚深。得到宗主国的庇护,能与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度通商,让面积狭小,权贵间战乱不断的桑落依旧人口兴盛。
法国和意大利就是典型却不尽相同的欧洲大陆国度,法国一度强盛到几乎要征服整个欧洲,原料采自欧洲各地的法式餐食以精致和格调闻名,在美食“贫乏”的欧洲法餐是特别华丽的存在,一山更比一山高的价格烘托下就显得有“大陆强国”的风范。
意大利人的餐食看似简单却又能兼顾口味。地处海洋和陆地商贸要道上的意大利人对面条和 “铺馅的烤饼”则更执着。意大利人对面条的原料,粗细,形状、颜色和煮的时间,甚至放多少水煮都很严苛。意大利人对面条本质有偏好和要求,那么煮好的面条或炒或是拌,酱料是偏酸、是偏甜或是辣和咸更是各有各选,即是调味料又是配菜的酱料制作配方是意大利人家的秘传宝籍。意大利人对“铺馅的烤饼”的严苛丝毫不比面条松懈。烤饼面坯的面粉选择、酵母产地、盐和水的添加先后和添加量就有无数心得经验。发酵时间,饼坯的形状和大小,烤制时间都会因为制作者所追求的口感和外观而各家有各花。烤饼铺料里的主料、辅材和香料的搭配更是花样百出!一张意大利烤饼就是一份饭菜一体的便捷餐食。
美国是“新大陆”上的新国度,美国人主要来自欧洲和非洲还有少部分是亚洲,所以美国人的餐食受欧洲影响很深。偏见和原料以及价格等等因素让有历史,有积累,有味道的中国美食根本走不出华埠。不同出身的人餐食习惯很难苟同,即使美国的餐食品类也算多种多样,可普通美国人能吃到的食物也很单调,微薄的收入让普通美国人的餐食日复一日地重复不变,只能算是为了生存裹腹而食,“吃”的愉悦体验极为难得。或许,只有甜味餐食能够让所有美国人点头,是甜啊,谁会拒绝,谁不喜欢。
数千年历史里华夏族人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有滋味,在 “吃”上下得功夫可不小。
东方古国如今随处可遇的丰富美食也不是一蹴而就,都是笑言人一辈子劳碌皆为往口里刨食的华族人不断地发现和积累。
对天生弱小的人类来说这个世界的危险无处不在,猛兽,洪水,毒虫甚至看似最安全的花草果实都能杀人于无形。古时的先民为了饱腹去采集去狩猎,再到驯养种植,发现每一种可食用的食材都极为不易。即使到现在某些食材依旧有特别气味甚至有毒性,依旧难以获取。总会有勇敢的先民通过不断尝试发现将它们脱味和脱毒的方法,要么通过种植选育,要么通过步骤繁琐的处理方式,总之只要是能饱腹就从不嫌弃处理“麻烦”食材的过程繁琐,还想方设法让它们变得更容易入口甚至好味道。
食物珍贵难得却不容易长期留存,从最容易的晾晒到腌制,不会有人愿意浪费一丝一毫。各地特有酱料,酒,醋,腊肉,熏鱼,臭豆腐,臭鳜鱼等美食要么是华族人先民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发酵不但可以保存食材,还能产生特别的美味。要么是根据当地特别的气候和温度经过一代代人摸索总结出来的保存和加工食物的特有方式。
华族人与天地争斗求生存,死都不怕。为了活下去,在灾荒和战乱的年代里,在无物可食的特殊情境里顽强的华族人甚至会尝试吃土。死人无数也活人无数的“观音土”就是一种无异味,口感更细腻,容易“哄骗”入腹的膏泥!就是那种野草都不能发芽的泥土。
东方古国地域依旧广袤,美食多种多样,仅说面食一项,曾有人笑言让某一人独自入山西且每天吃一种面食,那么他三年内都会吃不重样!试问全世界其它几十个国家和领地还有谁?
一个“食谱”以车载牛拉的国家,酸甜苦辣咸,脆、嫩、软糯、鲜……总会有能俘获所有人胃口的美食,这就是傲立世界千年的海陆帝国的积累和自信。
民主国有一本大盛朝时期的秘传小说,此文以神幻开头名字却平淡无奇,作者用百十回近百万字看似描述了一段早就注定结果的金石孽缘,实际上却将一个王朝钟鸣鼎食的顶级权贵家族联盟盛极而衰的无常描写地入木三分。不提里面的男女情爱伦常是否合理法,不提大大小小的勾心斗角是老谋深究还是幼稚直白,不提小说字里行间费尽心思暗藏的玄机是否是牵强附会,不提对王公府邸的雕梁画栋和奇花异草的描写,就是大大小小的贵人们的衣着妆饰和日常起居出行有细致入微的描述甚至连仆妇和府外寻常人都有刻画。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小说被某位真正的大盛朝王爷嘲笑为尽显小家子气,直言此文是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写出,估计也就是 “小富小贵”出身。
小说是否能真实描绘出权贵穷尽奢靡的日常,大盛朝几万万人知道的绝对不多,即使能有机会看过这部小说的人再多些也不算多,然而看过这部小说的绝大部分人不会注意到小说里笔墨稍停的各类吃食竟然多达两百余种。
望海县横跨淮河东临黄海,是民主国江北省五道十二上县之一。同县之内南腔北调风俗不同,既有百里青纱帐又有稻香鱼肥。
陈家庄之所在就能算作是鱼米之乡,杨三强家这样的普通乡下农户人家一年到头遵循时令置办饮食,尽是使用寻常米面蔬果和家养的禽畜肉蛋,再算上特有的河鲜,蒸煮煎炒炸,干稠寡淡都算上或许也能数出几十种吃食。哪怕是陈地主家这样有分布数县之地的十万亩水田,在寻常日子也跟乡亲们吃的东西大差不离,最多是割肉频繁一些,买茶点花样多些,有鱼塘旱地十数万亩的陈地主家可不缺果蔬河鲜。或许陈地主或者陈管家从外地回村时候会捎带回一些本地集市上都不常见的南北货,可是陈地主偶尔端出门的碗里绝不会有这些引人瞩目的新鲜玩意,村里可都是沾亲带故,耳尖目明嘴利索的好乡邻。哪怕遇婚丧嫁娶这类事情时候陈地主家的流水席上的酒菜肯定更“硬实”却不会比其他人家多摆出几样。
杨三强就是为了吃饱饭才愿意远离家乡去临海当个粮行伙计,即使后来在临海赚到钱,临海市的酒楼饭店没少进,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内外国酒馆和餐馆也不是陌生客,可杨三强却是离开临海去北京后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食之精美!
一座做过四五百年世界最强帝国都城的北京城是权力顶尖之所在,是世间万物竟相汇聚之所,自然也是各地美食哪怕远隔万里都会展现之所在,钱好像是最微不足道甚至耻于谈及的存在。
大盛朝覆灭,不再是都城的北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失去权力的破落贵族,他们都是没能守护住权力的失败者。
失去权力的贵族走在大街上不再有人向他行礼问安,不再有人主动笑脸投效,只会听到越来越多的带着胡同味道的揶揄。
失去权力者最怕的就是去求人,世态炎凉他们最懂!所以无望的他们只有沉寂甚至躲避,只有在恍惚和梦回里找回丢失的自信和得意。可北京爷们要脸,恰好烟土和美食能填补这种挥之不去的空乏,只要有钱就好,不用求人。
失去权力意味着在这座巨城里失去他们最介意的脸面,北京爷们最要脸,只能以华服美食向周围人展示他的日子过得一如从前,每天吃香喝辣。可权力傍身之时并不介意的美食却在以燃烧烟土都不及的快速消耗着他们的财富,为了脸面只能支撑,谁让北京爷们要脸!眼看着他们变卖家产祖业,眼看着他们出行不再有人抬车载,眼看着他们手里把玩的物件消逝无踪,眼看着面容消瘦憔悴,眼看着华服打补丁,眼看着他们踉跄地身影消失在幽深的胡同口。
财富会随着权力的失去而消逝,当初财富聚拢多快,失去的速度只会更快!
方昭儿是大盛朝权臣方大帅的儿子,在北京长大,混迹于北京和渤津的江湖人。方大总统的方让方昭儿不缺权力也不缺钱,所以他能够与手握兵权的将军把酒言欢,也能潇洒风流地结交三教九流。
杨三强就是在方昭儿身边见识到天南海北那些不显山露水却极尽奢华的美食菜品,有许多菜式不能以钱财衡量,若是没有权力的保驾护航绝难在北京吃到!
中餐美食多如斗珠,颗颗皆是惊艳绝伦,绝不是 “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不尝试就不会喜欢,不喜欢就不会去尝试更多,这看似通顺的逻辑其实是个悖论。人会畏惧未知而退缩,也会因为偏见而拒绝接近。在石油交易谈判开始之前纽约华埠酒楼餐馆里的食客多是华族人,街头铺面和摊位上尝鲜的外国人也不多见。人离乡贱,远渡重洋之后的华族人即使勤劳、努力却不被接受,被压制、压榨,艰难求存。而物以稀为贵,在美国制作使用中国特有食材的餐食,让本就昂贵的价格自然会攀升更多。
美国人能吃到中餐的机会不大,偶尔尝试大概率不会遇见合意的餐食,失望之下自然不会付出更高代价去尝试更多样,更珍贵难得的美食。
精美珍稀的餐食依旧是只有足够实力的富豪和权贵才能随意享用,世界很真实,这个世界从未有过真变化。
小伊万和普雷斯科特这些早已习惯并喜欢中餐的外国人都认为走出华埠街区的美国就没啥好吃的。
小伊万是伊万家族的核心成员,可是有更出色的大伊万存在,伊万大公爵与小伊万基本无缘。要不是小伊万崛起得突然,有新伊万大公爵之后伊万商行临海负责人这个位置他也坐不安稳。即使一母同胞的哥哥大伊万心疼弟弟,可是伊万公爵却不允许任何人危害到公爵的权力和利益。
以小伊万的聪明其实知道家族留给他的选择并不多,要么是回罗斯国得到一个无实封的贵族名号,然后就是一辈子吃喝不愁,最大贡献就只有为伊万家族开枝散叶。要么选择留在临海,有伊万家族的丰厚分红,以小伊万的状态和秉性,虽不至于露宿街头困苦而亡,但是醉死街头的概率的确更高。
小伊万得势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遇上世道新旧交替之大变化,临海作为港口重镇机会无数,小伊万恰好身处其中。必然是小伊万虽然颓败却未曾真正放弃挣扎,愿意结交杨三强这个普通不过的华族人小孩,愿意在代用券兑换生意里跟杨三强二一添作五的分利,是小小的机会和大大的舍得成就了小伊万的自信。
两兄弟第一次合伙做生意就赚到五十万美元的快乐令小伊万一发不可收拾,继续又合伙做军火交易,一起建立浑水安保公司。期间借用家族势力,借用亲朋势力,借用合作者势力,借用人性之贪婪,借用金钱的力量,让原本聪明却耿直有余的小伊万算是将借势而为这一套玩得顺溜。
兄弟集团便是底气更足的小伊万借参与阿拉斯加十方联合开发公司分红的机会,抓住美国联邦货币储备联盟股份公司创立进行股份分配的绝佳机会,以伊万家族在美国的利益为基础裹挟其他罗斯人势力筹建的一家美国新公司,它是以集团形态公司存在的超级体。
兄弟集团依仗兄弟投资银行(兄弟银行)在联合开发储备银行即13m里的主导地位,通过兄弟银行和兄弟投资公司的业务将兄弟集团的影响里延伸向美国的各行各业。毕竟谁会不缺钱呢?但凡有些野心的企业主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发展壮大的机会,谁又能拒绝做大变强的诱惑呢?
小伊万主导并发起的美桑石油交易谈判更是兄弟集团在美国的一次完美亮相和立威,彼时刚刚在联邦货币储备联盟股份交易里搅弄风云的伊万先生威势正盛,美国的权贵势力和超级富豪势力皆是朋友。恰好桑落人带着发展石油产业的野心求到跟前,小伊万利用合作伙伴的影响力从上而下推动桑落进口美国石油合法化,将桑落从美国石油出口限制名录里抬升至产业合作者的地位。此后桑落将会得到美国石油源源不断的供应,还买到几座先进的石油加工厂,得到相应的技术授权。生生地将一桩普通的私下石油交易拓展成一桩以石油交易为主,合同总金额达五百亿美元的超级交易。
美国和桑落石油交易的最大、最直接受益方是美国的石油产业。美国的运输行业,矿产开发以及冶炼,机械加工,银行等等关联产业也深受影响。根据多方势力的估算,石油交易合作执行的二十年间,桑落人的五百亿美元大约能撬动并牵连美国五千亿美元乃至万亿美元的产业价值增长。
标出目标,快速地结交盟友,爽快地分割利益,单事强办,在完全不影响各自原有势力和利益分配的情况下,最后分得的“蛋糕”却更大块。忽然崛起的罗斯人让更习惯单打独斗并吞吃最大利益的美国各势力品尝到了合力将市场做大的甜头。至此,兄弟集团这个跨越权贵势力和超级富豪势力的 “新存在”才算是真正的融入美国,过程中激起的些许“风浪”也悄无声息地被抹除。
小小的桑落国在各方共同压榨之下就能达成五百亿美元的交易额,那么比桑落更强大,积累更厚实的欧洲国家呢?所以伊万先生的“探亲团”才从一家之私事发展成当下群英汇聚纽约的盛况,其引动的势力远远超出美国和桑落的石油交易。
桑落与美国的石油交易是大事,“招待”欧洲来的“探亲团”更是大事!大事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大事”是由许许多多的“小事”和“寻常事”共同成就的结果,是无数可能性之一,是众多“机会”之果。
兄弟集团就像一只正在吐丝结茧的肥蚕,正悄无声息地将影响力缠绕向美国,向罗斯,向欧洲,向东方古国,大有用利益裹挟捆绑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倾向。
兄弟集团属于伊万先生,兄弟集团也属于伊万先生的兄弟和朋友们,只有浑水安保公司和爵士电动车项目属于小伊万“夹袋”里的私有事业。
浑水安保公司是临海的罗斯商人伊万先生的事业,彼时小伊万属于正在被伊万家族 “边缘”化的核心成员,还不是罗斯皇帝封赏的保加利亚伯爵,不是十亿美元超级富豪,更不是名扬纽约的伊万先生。浑水安保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是小伊万私有资金的投资,恰好也见证了小伊万如何一步步地成为掌握十亿美元现金的超级富豪。
爵士电动车不过是小伊万从收到的无数抵价物里“缝合”而成的“新”项目,是准备用来再次从超级富豪手里赚钱的 “名目”,是美国权贵势力的年轻精英们“历练”之目标。
爵士电动车项目终究会“出嫁”,浑水安保公司之重早已不在于赚钱,只有兄弟集团需要用心经营。伊万先生的兄弟集团既要做投资和银行这类高收益的大生意,不愿意放弃传统的商贸互通,更要致力经营关乎美国普通人日常“吃穿住行”的“小生意”。
坚持做“小生意”的小伊万灵感或者说 “执念”来自于他擅长的吃喝玩乐,小伊万知道临海以及附近城市存在或者有过许多座建造费用动辄以几十万两乃至百万两白银计算的私家园林,知道吃过或者听说的许多菜式也跟建造这些园林的主人们有莫大关联。最让小伊万震撼的是这些园林的造价,更觉得震撼曾经的超级富豪都是经营同一种小生意:作为调味料存在的盐!价格低廉,随处可见的盐!
用几枚铜钱就能买到一斤的盐,每天只吃一点点的盐,利润有多微薄?!需要卖出多少盐才能修得起几十万两,几百万两白银的庄园?!
此刻大和小并不相悖!竟然如此强烈的相通。
这些个酒桌上的小故事小伊万认识到细水长流到汇流成河再到河入江海的潜力无限,只要关乎所有人的日常所需,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小生意也是最赚钱的“大生意”。
谁说小小铜钿压不死人!
亿万美元也是由一美分、一美分累积而成。
喜欢孑孓不独行请大家收藏:(m.yishudushu.com)孑孓不独行亦舒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